第A2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披露

  失。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分别为10,455.02万元、10,181.17万元、7,575.34万元和8,046.07万元,坏账准备的综合计提比例分别为6.26%、5.11%、3.11%和2.49%,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系公司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比例有所减少。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会计政策足额计提坏账准备。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内的比例分别为98.41%、99.18%、99.15%和98.72%。报告期内,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处于正常结算期内,账龄较短,账龄结构良好。

  ③应收账款主要客户分析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行人应收账款金额前五名单位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的应收金额合计为42,293.07万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13.08%,集中度不高。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构成基本稳定。

  (5)预付款项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预付款项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发行人预付款项主要系尚未结算的预付材料款和预付劳务款等款项。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预付款项分别为17,586.23万元、30,333.30万元、25,419.94万元和23,231.92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8%、2.94%、2.04%和1.54%,占比相对较小。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行人前五大预付款项中不存在预付关联方款项,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6)存货

  ①存货构成情况

  发行人的存货包括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等。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22,946.06万元、265,627.21万元、430,771.98万元和489,293.86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6.32%、25.77%、34.54%和32.35%,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0年末和2021年末,发行人存货金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14%和62.17%,主要系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增加,一方面系发行人基于轮胎销量持续增长根据市场销售预计主动增加了存货储备,以及受国际海运和转运周期变长等因素影响,导致期末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规模增大;另一方面2021年度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及库存商品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同时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也适当增加了原材料储备。

  2022年6月末,发行人存货金额较2021年末增长13.59%,主要系发行人根据在手订单及销售预计情况进行备货导致库存商品增加。

  ②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在资产负债表日,发行人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分别为9,411.74万元、12,611.49万元、10,915.96万元和12,653.15万元,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4.05%、4.53%、2.47%和2.52%。2021年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余额比例下降主要系公司根据在手及预计订单、运输周期等因素备货,导致期末新增库存商品金额较大且库龄较短,同时当期处置较多长库龄库存商品转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7)其他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其他流动资产主要为留抵增值税进项税款,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末,公司留抵增值税进项税款主要系青岛工厂、沈阳工厂、东营工厂、潍坊工厂和越南工厂等形成,一方面公司销售以出口为主,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因此各期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大于增值税销项税额,导致各期末形成待抵扣待认证进项税余额;另一方面沈阳工厂和潍坊工厂因项目建设时资产投入较多,亦形成留抵增值税进项税余额。

  3、非流动资产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报告期各期末,非流动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非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940,677.83万元、1,075,021.81万元、1,370,075.43万元和1,492,536.55万元。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非流动资产较上期末的增长率分别为14.28%、27.45%和8.94%,其中2020年末非流动资产增加主要系当期固定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期末余额增加较多所致,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非流动资产增加主要系当期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加较多所致。

  (1)长期股权投资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的长期股权投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发行人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对合营企业赛轮马来西亚、赛轮特种的投资,以及对联营企业青岛格锐达、华东智能、赛轮商丘和山高科技的投资。赛轮马来西亚、赛轮特种主要从事轮胎销售业务,青岛格锐达主要从事卡客车轮胎制造业务,华东智能主要从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包括轮胎)试验验证、检验认证业务,赛轮商丘主要从事轮胎销售业务,山高科技主要从事汽车养护服务。发行人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象均为轮胎或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

  (2)投资性房地产

  报告期内,发行人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系2019年收购的子公司普元栋盛所持有的房地产。普元栋盛所持有的房地产全部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照与房屋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一致的政策进行折旧或摊销。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所持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分别为25,808.67万元、25,040.59万元、24,538.54万元和25,721.76万元,投资性房地产未发生减值情况。

  (3)固定资产

  发行人固定资产主要由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工具和其他设备所构成,其中机器设备和房屋及建筑物的占比较高,符合公司制造业企业的特征。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固定资产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640,715.13万元、735,322.83万元、913,805.89万元和963,719.34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8.11%、68.40%、66.70%和64.57%,占比较为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资产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较上年期末增长率分别为14.77%、24.27%和5.46%,主要系公司不断新增投资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生产需要,报告期内赛轮越南与固铂越南合资的ACTR公司24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赛轮沈阳工厂年产300万套高性能智能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柬埔寨年产9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等工厂新建或扩建项目陆续转固,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金额随之增长。

  (4)在建工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的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95,256.53万元、77,297.77万元、144,437.01万元和195,214.2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0.13%、7.19%、10.54%和13.08%。报告期内,发行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完善产能布局,不断提升全钢胎、半钢胎以及非公路胎等各类型轮胎的境内外工厂产能,有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2020年末,公司在建工程金额较2019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当期与固铂越南合资建设的ACTR公司24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当期转入固定资产金额较大所致。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发行人在建工程金额较上年大幅增长,主要系柬埔寨年产9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赛轮越南三期项目、潍坊年产6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及年产12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等建设投入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主要系2019年集团特胎设备安装改造项目中的航空胎研发项目减值,该项目于2018年底已停滞未继续开展,航空胎成型机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故于2019年底计提了377.51万元资产减值损失。除此之外,公司其他在建工程无明显减值迹象,因而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行人在建工程的具体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5)使用权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相关规定:“承租人在租入资产确认使用权资产的同时确认租赁负债”,发行人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9,686.91万元和10,158.06万元,主要系存在租赁经营性房产所致。

  (6)无形资产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和软件等。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47,405.33万元、56,490.04万元、74,164.22万元和74,039.13万元,占当期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04%、5.25%、5.41%和4.96%,占比较为稳定。2020年末公司无形资产增长主要系赛轮越南新增取得土地使用权,2021年末无形资产增长主要系赛轮柬埔寨新增土地使用权及收购的涌安橡胶拥有土地使用权所致。

  (7)商誉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的商誉包括收购赛轮沈阳、福锐特橡胶时所产生的商誉,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注:2019年度,公司完成了对福锐特橡胶及其子公司的架构及业务调整,福锐特橡胶及其子公司被重组为动力轮胎和赛轮北美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26,903.58万元、24,114.11万元、23,191.79万元和25,266.8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86%、2.24%、1.69%和1.69%,金额变动系外币报表折算差异所致。

  报告期内,2019年商誉减值损失系经评估动力轮胎“资产组+商誉”公允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异后将公司2019年末合并报表中动力轮胎商誉账面余额23,917.68万元予以全部计提减值。

  报告期内发行人每年均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形成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是否存在特定减值迹象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出现了明显减值迹象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发行人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合理的商誉减值。

  (8)递延所得税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主要系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收益、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以及未弥补亏损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报告期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分别为13,241.85万元、11,419.80万元、32,724.52万元和34,663.37万元,占当期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41%、1.06%、2.39%和2.32%。

  2021年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较上年增长较多主要系未弥补亏损增加,一方面系当期青岛工厂、沈阳工厂2021年经营性亏损(扣除投资收益)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原因形成可抵扣亏损,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方面当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除限售,根据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与当年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及数量,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增加了可抵扣亏损,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9)其他非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为预付工程款及设备款。2020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较上年末增加37,912.36万元,主要系赛轮沈阳工厂年产300万套全钢载重轮胎等项目开工建设导致预付设备及工程款增加所致。2022年6月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较上年末增加10,912.30万元,主要系公司赛轮越南三期项目和赛轮柬埔寨年产9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等建设投入增加所致。

  (二)负债状况分析

  1、负债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及长期借款等,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项目建设投入,负债规模也相应变化。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负债总额较上年期末分别增长16.99%、22.78%和22.13%,主要系长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规模增长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的流动负债分别为846,672.57万元、1,086,693.93万元、1,184,134.07万元和1,350,313.35万元,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80.88%、88.74%、78.76%和73.54%;非流动负债分别为200,124.14万元、137,908.95万元、319,411.93万元和485,914.93万元,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9.12%、11.26%、21.24%和26.46%。发行人的负债结构以流动负债为主,2020年末负债结构占比波动主要系当期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导致流动负债增加所致;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占比增加主要系长期借款增加所致。

  2、流动负债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报告期内,发行人流动负债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发行人流动负债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短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流动负债类科目具体情况如下:

  (1)短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368,746.79万元、281,490.82万元、412,540.35万元和480,588.93万元,占当期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43.55%、25.90%、34.84%和35.59%。

  202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较2019年有所下降,主要系综合考虑融资成本,公司当期以承兑汇票方式支付货款的金额大幅增加,同时为了提高经营稳定性,公司调整债务结构,增加长期借款,因此短期借款余额有所减少。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短期借款较上期末增加,主要系当期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新增项目建设投资增加,为满足日常经营及项目建设所需增加借款,储备一定的资金。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银行借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支付的情形。

  (2)应付票据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应付票据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发行人应付票据主要系采购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2020年末公司应付票据金额较2019年末增长90.02%,一方面系公司当期采购规模增加,综合考虑融资成本,减缓资金支付压力,公司充分利用银行信用,通过应付票据方式支付采购款的比例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因公司的生产、采购和销售主要由不同的内部公司负责,在采购和销售环节存在较多内部交易,公司部分内部交易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因票据贴现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公司可根据资金周转需要,必要时对内部公司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或质押融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成本,2020年公司用于贴现的票据金额较2019年有所增加。2021年末,公司应付票据较2020年末有所降低,主要系公司当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兑付较多已开立票据,且截至期末采用票据方式结算的交易有所减少所致。2022年6月末,公司应付票据规模较上年末变化较小。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票据余额均在银行授予的额度范围内,报告期内未出现逾期兑付的情况。

  (3)应付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157,903.36万元、197,889.33万元、353,150.55万元和390,995.70万元,主要包括应付原材料款和设备款等。结合应付票据规模,报告期各期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合计规模分别为325,512.45万元、516,383.18万元、576,554.08万元和626,267.06万元,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所需原材料采购规模增加,且2020年四季度起原材料价格以及运费价格不断上涨,采购金额随之上升,同时公司新增项目投资较多所致。

  报告期末,公司应付账款的账龄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发行人应付账款账龄主要为一年以内,报告期各期末一年内到期的应付账款的占比分别为88.43%、95.48%、98.69%和96.56%,应付账款账龄结构较为稳定。发行人一年以上的应付账款均为尚未结算的工程设备采购款和材料采购款。

  (4)合同负债/预收款项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合同负债/预收款项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0年1月1日起发行人执行新收入准则,公司将因转让商品而预先收取客户的合同对价从“预收款项”项目变更为“合同负债”项目列报,预收销项税的款项重分类至“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列报;公司对以提供奖励积分形式销售商品视为两项履约义务,将总价格在上述两项履约义务分摊分别确认收入,奖励积分收到的对价从“递延收益”项目变更为“合同负债”项目列报;公司向客户提供供热服务而一次性收取的管道接网费,未来按照管道预期使用寿命分期确认收入,以后期间确认收入部分自“递延收益”项目变更为“合同负债”项目列报。对财务报表具体影响参见本节之“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之“(一)会计政策变更”之“2、2020年度”。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合同负债/预收款项占发行人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0.93%、0.97%、1.06%和1.38%,占比较小,主要系一年以内预收的客户货款。2022年6月末,发行人合同负债/预收款项增加,主要系随着销售规模扩大预收客户货款金额增加。

  (5)应付职工薪酬

  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应付职工的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分别为22,258.71万元、30,725.81万元、16,730.99万元和15,659.93万元,占当期流动负债比重分别为2.63%、2.83%、1.41%和1.16%。2020年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较2019年增加、2021年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较2020年末降低,主要系2020年公司业绩实现情况较好,根据当年薪酬政策计提的年终奖金较高,2021年公司根据当年业绩情况计提的年终奖金减少。

  (6)应交税费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交税费分别为6,808.19万元、7,943.06万元、5,797.07万元和5,580.46万元,占当期流动负债比重分别为0.80%、0.73%、0.49%和0.41%,主要为期末应交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7)其他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其他应付款分别为73,246.40万元、69,383.35万元、49,098.64万元和45,081.23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8.65%、6.38%、4.15%和3.34%,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发行人其他应付款呈下降趋势,主要系随着公司2018年和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2020年和2021年的解除限售条件均已成就,当期解除部分限售的限制性股票,冲减前期确认的其他应付款-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所致。

  (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主要系还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长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主要为应付融资租赁款)等,主要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分别为42,228.98万元、169,956.48万元、110,385.71万元和157,047.64万元,占当期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4.99%、15.64%、9.32%和11.63%。2020年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同期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较多长期借款将于一年内到期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规模波动亦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变化所致。

  3、非流动负债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具体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1)长期借款报告期内,公司长期借款为银行抵押借款、保证借款和信用借款等,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190,408.22万元、120,275.96万元、297,057.69万元和464,071.43万元。2020年末,公司长期借款余额下降主要系当期较多长期借款将于1年内到期,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列报;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长期借款余额大幅上升,主要系为满足项目投资建设及日常经营需要,公司当期新增较多长期借款所致。

  (2)长期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应付款系应付的融资租赁款,各期末余额分别为0万元、6,365.63万元、1,986.57万元和1,015.47万元。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长期应付款余额下降原因系公司当期偿还部分应付融资租赁款所致。

  (3)递延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递延收益主要由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形成,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收益中政府补助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4)递延所得税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分别为3,077.00万元、5,721.01万元、6,286.01万元和6,053.30万元,占非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1.54%、4.15%、1.97%和1.25%。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资产评估增值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形成。

  (三)偿债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偿债能力指标如下:

  ■

  1、偿债能力总体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00、0.95、1.05和1.12,基本保持平稳,2020年因经营和项目建设规模扩张,公司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流动负债余额较上年增长较快,导致流动比率略有下降。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速动比率分别为0.74、0.70、0.69和0.76,2020年末和2021年末有所下降,主要系受原材料和产成品备货以及国际海运和转运周期变长等因素影响,当年末存货余额增长较多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55%、58.16%、57.45%和61.11%,资产负债结构较为稳定,处于相对合理水平,长期偿债风险较小。2022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新增项目建设投资增加,为满足日常经营及项目建设所需借款金额增加导致。

  报告期内,公司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6.12倍、7.39倍、6.58倍和5.89倍,具备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公司各期利润足以支付当期银行借款利息,银行资信状况良好,近年来未发生贷款逾期情况。

  2、发行人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偿债指标的比较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偿债指标对比如下:

  ■

  注:数据来源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00、0.95、1.05和1.12,速动比率分别为0.74、0.70、0.69和0.76,低于行业平均值,与行业中位数较为接近。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55%、58.16%、57.45%和61.11%,较为稳定,但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发行人率先开启境外产能建设,最近几年亦不断加大国内产能建设,投资资金需求及营运资金需求较大,银行借款一直是其重要的融资手段,因此保持了相对较高的负债规模。整体来看,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低于风神股份(600469.SH),与贵州轮胎(000589.SZ)较为接近,高于其他4家同行业公司,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不存在重大异常。未来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金能够进一步改善公司负债结构,提升公司偿债能力,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

  (四)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1、公司资产周转能力指标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如下:

  单位:次/年

  ■

  注:2022年1-6月资产周转率已经年化处理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有所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回款周期略有延长,以及2020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同期增长较多导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所致;公司存货周转率下降,主要系随着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公司存货备货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存货规模进一步增长,同时国际海运和转运周期变长也使得产成品周转速度下降。

  2、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分析

  单位:次/年

  ■

  注:数据来源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年度报告,2022年1-6月资产周转率已经年化处理

  报告期内,发行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这主要系发行人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众多经销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外销客户占比较高,客户回款情况稳定良好。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外销占比较高,基于市场销售预计及受国际海运和转运周期变长的影响,期末存货规模增加较多所致。整体来看,公司存货周转率仍高于森麒麟和通用股份,与玲珑轮胎水平相当,处于行业合理范围内。

  二、盈利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0.97%、101.91%、97.68%和99.57%,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经营性业务。

  (一)公司营业收入分析

  1、营业收入构成及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发行人主营业务包括轮胎产品、轮胎贸易和循环利用三大业务,其他业务主要为材料、废品废料和能源等销售。报告期内,发行人收入规模不断增长,主营业务在总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95%左右,主营业务突出。

  2、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构成情况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的产品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构成及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33,977.53万元、1,471,031.28万元、1,716,485.30万元和1,025,376.88万元,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8%、16.69%和24.07%,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其中,轮胎产品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为92%以上,是发行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受益于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国内轮胎产业集中度提升,包括发行人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发行人对国际贸易摩擦反应迅速,率先在越南建立了具备半钢、全钢和非公路全品种轮胎生产能力的境外工厂,短期内有效规避了国际贸易壁垒提高导致境内工厂出口业务受阻的风险,保持并提高了其轮胎产品的全球化生产与配送能力。

  (2)轮胎产品销售分析

  ①轮胎产品结构分析

  发行人所生产的轮胎主要分为半钢胎、全钢胎和非公路胎三类。报告期内,发行人轮胎产品收入中各类轮胎的销售情况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半钢胎是发行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品种。报告期内,发行人半钢胎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76,122.73万元、682,105.53万元、711,591.86万元和407,226.31万元,逐年增长,其中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88%、4.32%和15.06%。

  全钢胎作为中国轮胎企业的传统优势产品,2019年至2020年是发行人收入占比排名第二的品种,2021年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品种。报告期内,发行人全钢胎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42,006.67万元、589,149.65万元、721,034.52万元和429,881.18万元,占全部轮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69%、42.30%、44.81%和45.16%,占比逐年上升。全钢胎的收入增幅明显,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70%、22.39%和24.02%,高于半钢胎的收入增速。

  非公路胎是在发行人轮胎收入中占比最小,但增速最快的品种。报告期各期,发行人非公路胎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13,990.40万元、121,631.33万元、176,574.97万元和114,694.68万元,占全部轮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6%、8.73%、10.97%和12.05%,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非公路胎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70%、45.17%和55.95%。

  报告期内,发行人加快全钢胎和非公路胎的产能建设,赛轮越南年产12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和3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与固铂越南合资的ACTR公司的24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沈阳年产300万套高性能智能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及青岛工厂非公路轮胎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公司全钢胎和非公路胎的生产能力,加上全钢胎和非公路胎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我国轮胎企业在全钢胎和非公路胎领域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因此最近三年发行人全钢胎和非公路胎收入增速高于半钢胎,收入占比有所提高。

  ②销量及价格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发行人各类轮胎的销售收入、销量以及平均售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万条、元/条

  ■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轮胎总销量分别为3,971.29万条、4,154.95万条、4,361.97万条和2,236.14万条,轮胎销量持续增长。分品种来看,半钢胎、全钢胎和非公路胎的销量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半钢胎的销量增速相对平缓,2019至2022年上半年半钢胎的销量分别为3,362.08万条、3,487.18万条、3,500.00万条和1,765.60万条;全钢胎的销量增速较快,2019至2022年上半年全钢胎的销量分别为591.60万条、650.31万条、837.43万条和456.83万条,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全钢胎销量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92%、28.77%和11.99%;非公路胎2019至2022年上半年销量分别为17.61万条、17.46万条、24.54万条和13.70万条,因定制化程度较高,受种类、大小规格和性能差异影响,各年以条数计量的销量可比性相对不高,但整体销量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内,公司不同产品平均售价变化情况如下:

  单位:元/条

  ■

  报告期内,发行人轮胎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竞争程度和原材料等成本影响有所波动,此外非公路胎因产品种类、大小规格以及性能差异价格波动幅度更大。

  ③轮胎销售价格敏感性分析

  报告期内,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发行人主要轮胎产品的单位售价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对其利润总额的影响情况如下:

  ■

  2020年,发行人利润总额对主要产品价格波动的敏感性有所降低,主要系发行人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导致其利润总额增长,利润总额对主要产品价格的敏感性因此降低;2021年因原材料价格和运费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和利润总额有所下滑,利润总额对主要产品价格的敏感性上升。

  3、主营业务收入的地区分布

  按销售地区划分,报告期各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的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随着国内轮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为应对欧美等地不断提高的国际贸易壁垒,发行人持续加大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建设。通过市场及资源整合,海外生产基地和海外销售网络已成为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渗透能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始终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报告期内,发行人外销收入分别为1,062,906.62万元、1,096,111.75万元、1,300,470.93万元和827,361.0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4.12%、74.51%、75.76%和80.69%,占比较为稳定。

  4、营业收入季节性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如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