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披露

  (六)母公司利润表单位:元

  ■

  (七)母公司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

  

  (八)母公司股东权益变动表

  单位:元

  ■

  单位:元

  ■

  单位:元

  ■

  单位:元

  ■

  

  三、合并报表范围及变化情况

  (一)合并报表范围

  公司报告期内合并报表范围符合财政部规定及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截至2022年6月30日,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的直接及间接控股子公司具体情况如下:

  ■

  (二)报告期内纳入发行人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变化情况1、2019年合并范围的变更情况

  ■

  2、2020年合并范围的变更情况

  ■

  3、2021年合并范围的变更情况

  ■

  4、2022年1-6月合并范围的变更情况

  ■

  四、最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

  (一)主要财务指标

  ■

  注:2022年1-6月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经年化处理

  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5、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6、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支出+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7、每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期末股本总数

  8、每股净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期末股本总数

  9、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研发投入/营业收入

  (二)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的要求,公司最近三年一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如下:

  ■

  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P0/(E0+NP÷2+Ei×Mi÷M0–Ej×Mj÷M0±Ek×Mk÷M0)

  其中:P0分别对应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N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E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Mj为减少净资产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Ek为因其他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增减变动;Mk为发生其他净资产增减变动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

  2、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P0÷S

  S=S0+S1+Si×Mi÷M0–Sj×Mj÷M0-Sk

  其中:P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S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S0为期初股份总数;S1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Si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j为报告期因回购等减少股份数;Sk为报告期缩股数;M0报告期月份数;Mi为增加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Mj为减少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

  3、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稀释每股收益=P1/(S0+S1+Si×Mi÷M0–Sj×Mj÷M0–Sk+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可转换债券等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中:P1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并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其影响,按《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公司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考虑所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和加权平均股数的影响,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

  五、非经常性损益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等有关规定,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情况如下:

  单位:元

  ■

  第五节  财务会计讨论与分析

  一、财务状况分析

  (一)资产状况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1、资产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报告期内,随着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以及沈阳年产300万套高性能智能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柬埔寨年产9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及潍坊年产6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及年产12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等工厂建设投入,公司资产总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资产总额分别为1,787,732.51万元、2,105,620.97万元、2,617,293.60万元和3,005,027.74万元。

  资产结构方面,发行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占比较为均衡。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7.38%、48.95%、47.65%及50.33%,占比较为稳定。

  2、流动资产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各项流动资产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预付款项和存货构成,上述各项合计占比分别为98.04%、97.17%、97.25%和97.90%,流动资产结构相对稳定,以经营性流动资产为主。

  (1)货币资金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货币资金构成情况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发行人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库存现金较少。其他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及信用证保证金等。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货币资金分别为381,230.35万元、436,942.69万元、484,100.65万元和593,751.83万元,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45.01%、42.40%、38.81%和39.26%。

  报告期内,发行人建立并完善了国外生产基地和境外销售网络,日常经营和项目建设中使用外币较多,期末货币资金中存放在境外的款项总额较大。发行人外币存款币种主要包括美元、欧元、越南盾等。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沈阳工厂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柬埔寨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越南工厂三期轮胎扩建项目、潍坊工厂全钢和半钢子线轮胎项目等各工厂新建或扩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发行人的资金需求不断增长。通过经营积累以及合理的筹资安排,报告期内发行人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保持增长,有效保障了各项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

  2020年末,发行人货币资金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了55,712.35万元,增幅为14.61%,主要系公司其他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增长88,931.32万元,截至2020年末发行人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尚未实际支付的材料采购规模增大,导致期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余额增长。

  2021年末,发行人货币资金余额较2020年末增长了47,157.96万元,增幅为10.79%,主要系公司2021年3月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以及新增银行借款等筹资活动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022年6月末,发行人货币资金余额较2021年末增长109,651.17万元,增幅为22.65%,主要系当期新增银行借款等筹资活动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交易性金融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分别为26,075.62万元、43,848.40万元、10,034.04万元和28,966.05万元,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银行理财产品、用于保理业务的应收账款和权益工具投资,其中用于保理业务的应收账款系公司在日常资金管理中将部分特定客户的应收款项通过无追索权保理进行出售,针对该部分以出售为目标的应收账款,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列报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无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出售为目标的应收账款较同期亦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尚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20,000万元,系购买的银行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3)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融资账面价值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发行人的应收票据为商业承兑汇票,应收款项融资为银行承兑汇票。发行人销售收款中以票据结算相对较少,期末应收票据规模相比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收票据(含应收款项融资)分别为26,248.05万元、35,893.43万元、27,935.95万元和31,240.5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仅分别为1.74%、2.33%、1.55%和2.98%。

  (4)应收账款

  ①应收账款规模及变动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及账面价值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注:2022年1-6月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和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已经年化处理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66,979.19万元、199,095.14万元、243,521.71万元和323,218.28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04%、12.92%、13.53%和15.40%,整体规模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分别为39天、43天、45天和49天,整体回款周期略有上升,主要系疫情影响以及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所致。

  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32,115.95万元,增长幅度为19.23%,高于当期营业收入增幅1.83%,一方面系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客户回款速度总体放慢,另一方面系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11.60%,应收账款余额随之增长较多所致。

  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44,426.57万元和79,696.57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22.31%和32.73%,主要系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所致。

  ②坏账准备计提情况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发行人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其中,报告期各期末,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坏账准备如下:单位:万元

  ■

  发行人应收账款划分为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以及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两大类,其中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区分为国内公司客户组合和国外公司客户组合,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