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市业务准备就绪
部分科创板做市商开始建仓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见习记者 李梦扬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见习记者 李梦扬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部分科创板做市商陆续开始建仓。做市商作为新的市场参与主体,有望带动增量资金加速进场。多家券商表示,后续待做市业务平稳运行后,将视市场情况逐步增加做市股票,重点关注低流动性股票,挖掘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引入券商作为做市商将会在带动增量资金、促进参与者多元化和提升市场活力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和效果。

  做市业务呼之欲出

  “浙商证券是第二批获得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资格的券商之一,接到消息时,团队人员都很高兴。”浙商证券科创板做市专业人员夏龙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浙商证券正在积极推进后续工作,预计将在11月上线相关业务。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已有8家证券公司换领了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根据中国证监会批复内容,以上证券公司完成了做市业务资格申请的最后一步,科创板做市业务呼之欲出。此前上交所发布公告指出,做市业务已经准备就绪,做市商完成备案后即可开展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做市商正式开展业务时需要履行双边报价义务,证券公司在正式开展做市业务前需要买入充足的股票,做市商需要为履行报价义务进行准备。因此,在上交所完成备案向市场公告前,做市商需要逐步建仓。

  “开展做市服务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股票会制定差异化的报价策略,并结合对冲工具控制做市业务库存股风险。”东方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建仓工作已经开始,后续在做市业务实现稳定盈利的情况下,探索模式创新,逐步追加投入。

  “做市商补充券源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证券公司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可使用在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作为做市券源,也可使用自有股票、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借入的股票或其他有权处分的股票。证券公司在开展做市商业务时,需要提前准备相应证券以供做市交易,在其建仓补仓时会产生一定的证券需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创板流动性。”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分析称。

  关注低流动性股票

  在做市标的的选择上,多家获得试点资格的科创板做市券商表示,做市初期重点关注公司保荐上市的股票,待业务平稳运行后,将视市场情况逐步增加做市股票,重点关注低流动性股票,挖掘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

  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称,首先在公司权益类证券股票池中,从做市交易的角度对股票的订单簿深度、波动程度、成交情况等维度进行筛选,选出做市证券池。在具体做市标的选择方面,优选公司保荐的上市企业,同时充分考虑公司各业务条线的协同效应,最后基于股票基本面以及行业长期趋势精选做市标的。

  国信证券柜台市场总部总经理陈晓斌表示,公司将聚焦于科技型创新企业,重点关注低流动性股票,挖掘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切实提高做市标的流动性,引导其回归合理价值。

  申万宏源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对于科创板做市商业务有两方面规划,一是逐步增加科创板做市股票数量,二是逐步提升科创板做市业务的做市交易服务能力,争取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同步提升。

  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科创板开市以来,稳步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各项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为引入做市商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对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体来看,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提高科创板的流动性与活跃度,做市商制度可以推动科创板更好地支持与服务“硬科技”公司,可以减少市场波动,提高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从长期来看,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必然会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促进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短期来看,科创板引入券商作为做市商,将会在带动增量资金、促进参与者多元化和提升市场活力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