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5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诺安基金王创练:
坚守一线 当更纯粹的“投资老农”
□本报记者 余世鹏

  □本报记者 余世鹏 

  王创练,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资本市场从业时间26年,曾先后任职于特区证券研究所、南方证券研究所、长城基金,2008年3月加入诺安基金,历任研究部副总监、研究部总监,现任首席策略师(总助级)、基金经理。

  2022年是诺安基金首席策略师(总助级)、基金经理王创练从事金融投研的第26个年头。从早期的特区证券到如今的诺安基金,他至今仍坚守在市场一线,“上市公司调研、券商研讨等交流会,基本上每天都有好几场,我都会参加”。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两个小时的独家采访中,王创练追忆了早年的求学经历和整个从业生涯。王创练赶上了恢复高考、深圳经济特区大建设、资本市场大发展,是中国最早一批金融从业者。和与他同时出道、早早成名的其他投资人不同,王创练不是那种大开大合、光芒万丈的基金经理。这位从陕西农村走出来的经济学博士,更像一位默默耕耘的“老农”,十年如一日在“田地”里播种、浇灌、施肥,均衡布局、匠心选股,守候着自己的春华秋实。他的内心世界,既有着农民的勤劳与朴实,也有智者的聪慧与淡泊。他说,会继续坚守一线,当一位从容不迫、更纯粹和专注的“投资老农”。

  精耕细作

  诺安基金大门的右侧有个小型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类财经读物。采访结束出来经过时,记者指着架上那本《激荡三十年》问王创练:“这本书您看过吗?写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他恍惚了一下:“没看过,但旁边那本倒是看过,认认真真地读过。”他所指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3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并称为三大“圣经”。《通论》与后续的“凯恩斯革命”一起,使主流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体系,为现代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早年求学的王创练,当时就萌发了从事金融投资的想法。

  “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没有多少钱出去玩,大学时间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我的硕导对经济学说史比较看重,经常提到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等人,我也就顺着这一线索,把这些人的主要著作都认真看了。”王创练对记者说,在阅读过程中,他清楚地认识到“资金融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里,企业价值往往会得到更为充分的挖掘和呈现。

  1992年王创练重返校园,在北大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攻读经济学博士。因怀揣着金融投资的梦想,王创练1995年博士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进入高校,而是直接奔向资本市场最前沿——深圳。

  “当时刚毕业,自己没钱做投资,一开始去了深圳一家上市公司。”王创练说,这家公司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发行过可转债,当时的融资规模就高达10多亿元,这让他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力量有了近距离的直观体会。1997年,王创练加盟深圳经济特区证券研究所,正式开始了投研生涯。

  从那之后的26年里,王创练先后辗转于特区证券研究所、南方证券研究所、长城基金、诺安基金等机构,先后从事过宏观策略、行业分析、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监等岗位。他说,投研方法本身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每个人因自身不同的成长路径和经验,对经济数据、行业格局,乃至公司基本面趋势的预判有所差别。这些年来,他从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中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的赚钱公司各有差异,因为不同的经济周期里有着不同的产业景气度。因此,在市场里能找到好公司并进行透彻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长期角度来说,基金组合要想取得可持续的优异业绩,绝对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要像农民一样,既要在土地里精耕细作,也要随着四季节令变化调整播种类型。因此,与赛道型投资人相比,我更愿意成为一位均衡布局、匠心选股的‘务农’型选手。当然,我也知道,这种‘务农’式的投资,会对个人的时间精力与行业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王创练说。

  从历史业绩来看,王创练做到了。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王创练自2015年3月30日至2022年6月30日以来管理的诺安研究精选股票基金任职回报率为124.40%,自2018年3月13日至2022年6月30日以来管理的诺安安鑫混合基金任职回报率为157.20%。

  “敬畏市场”不是空话

  从基金组合情况来看,王创练的持仓呈现出明显的“分散化”特征。以诺安研究精选股票基金2022年二季报为例,前十大重仓股里既有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龙头,也有圣邦股份、芯原股份、沪硅产业等半导体个股,还有山东赫达、亿华通等化工和新能源相关个股。

  当记者问及其投资方法论时,沉浸市场二十余载的王创练,给出的依然是一种“农民式”的回答。在他看来,投资也是在一方土地上辛勤耕耘,只要土地是肥沃的,踩准时令和气候节奏并播种下相应的种子,就有望实现大丰收。“这二十多年来我投资过很多行业,包括银行、地产、金融、消费、科技等等。每个行业固然有其特殊属性,但做好投资的最终落脚点是找到好公司。一方面,要判断公司业务是否具有前景,能否持续赚钱;另一方面,还要关注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和估值的匹配度。”

  王创练认为,这些判断有很多常规的财务指标,业内也有很多公认的选股思路和投资体系。但投资决策的质量,依然要依靠业绩来验证。2020年之前,白酒医药等核心资产长期集中持有这一策略,往往能实现不错的投资收益,在投研上也较为省力。但在2020年之后,市场风格轮动加快,核心资产遭遇长时间的杀估值。市场逐渐意识到,好公司也要关注其估值水平。“去年有很多好公司,业绩增长也较为明显,但就是因为此前的估值过高了,阶段性遭遇到了市场资金的抛售。”

  “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板块分化越来越显著,行业主题色彩比较浓重的基金波动往往会比较大,持股较为多元的基金,虽然某个阶段的超额收益不会特别突出,但长期来看超额收益是较为显著的。”他总结道,基金组合投资在关注性价比的同时,还应尽量做到分散化持仓。

  另外,王创练还说道,股票市场里有上千万人在博弈,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也是影响投资业绩的重要因素。“我印象最深的经历是2007年,当年沪指涨到3000点时我就觉得很高了,没想到后来还能涨到6000点,事后想想那种疯狂情绪是挺可怕的。因此,敬畏市场并不是一句空话,但需要有长时间的市场经历为基础,才能有深刻理解,并转化为自身的投资纪律。”

  “敬畏市场,还意味着对自己和持有人负责。管理持有人的资金,实际上就是一种信任关系,如果没有很大的投资把握最后搞砸了,那不仅辜负了公司,也辜负了持有人的信任。正因如此,投资中的焦虑是难免的。只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我如今的焦虑程度已明显下降了。要说真有什么方法,那就是要保持开放心态,在持续的经验积累中不断总结教训。”王创练说。

  把握好产业动态

  深耕资本市场26年,当记者问及未来规划时,他表示依然会坚守市场一线,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半导体等前沿行业的研究,当一位从容不迫,但会更纯粹和专注的“投资老农”。

  “按照中国传统标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着‘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标准。从这一角度说,投资赚钱虽然格局没有那么大,但确实能够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感。接下来,我还将发行一只新基金。”王创练表示,和前几年相比,当前市场的整体投资难度的确有所加大,前几年业绩好的时候年化收益率可超过20%,但往后可能要降低预期。这意味着,往后的投资机会挖掘,就更加需要“精耕细作”这种方式了。

  王创练对未来投资预判的依据,依然是来自他早年的经济思想史研究积累。

  “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我是认真研究过的,他们当年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当某些资源禀赋发挥到极致后(特别是出生人口的边际增速下降),他们的经济增速无一不是放缓了下来,进而在存量经济的结构优化中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中国也不例外。”王创练说。

  王创练分析,从中期的维度来看,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经济逐步复苏趋势仍会持续,经济回归高质量发展的节奏,将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率。他具体说道,在这一趋势下,A股“以我为主”局面仍将延续,后续投资应关注股价经过前期大幅下跌且未来几个季度ROE逐步上行的个股,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养老、医药、消费、新材料、出行及铸造等板块。

  以汽车行业为例,王创练表示,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情况虽然不算太景气,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却能持续正增长,并带来了亮眼的二级市场表现。在新能源产业链方面,目前利润空间最为丰厚的依然是电池材料这一环节。另外,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走势与中长期的信贷同比增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经济复苏趋势下,通用自动化、白酒等顺周期个股,有望走出低谷迎来‘戴维斯双击’。”

  谈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情况时,王创练对记者直言,就研究方法而言,科技板块和消费、银行等传统板块总体上是相通的。但是,如果对这个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偶尔也能赚钱,但亏钱的概率会更大。研究深度是提升科技投资收益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且对产业动态也把握得比较好,赚钱会是大概率的。

  “年轻的科技基金经理大多是科班出身,如蔡嵩松等人。在研究能力方面,我需要不断向他们学习。此外,在行政工作少了之后,我投研方面的精力也会更充足些,会有更多时间去上市公司调研,和券商研究员等交流。这类交流会有很多,基本每天都有好几场。证券公司有时候还会请一些行业专家,就某家科技公司的某方面技术、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我都会参加。”王创练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