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迎难而上 打破制度藩篱
国企踏上高质量发展通衢大道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要继续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高质量收官,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近日表示。

  从“1+N”系列文件出台,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十八大以来,路线图更清晰、发力更精准的国企改革笃定前行。十年来,央企资产总额突破70万亿元大关;实现利润15.7万亿元,年均增长8%。央企户数从117家调整至98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超过70%。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为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钥匙”——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不断增强。当前,国有企业正踏上新的征程,加速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巧施“加减法” 国企轻装上阵挑大梁

  “2016年重组前,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两家企业面临产业链高度重叠、资源分散、资产情况错综复杂等问题。通过重组及后续兼并收购,整合后的中远海运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综合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波说,经过一系列专业化重组,2016年至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走出一条持续向上的增长曲线。

  十年来,国企改革巧施“加减法”,推动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做“减法”——国资央企轻装上阵,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方面,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蹄疾步稳。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或专业化整合,央企户数从十年前的117家调整至目前的98家。

  “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快速、同步推进核心业务板块整合,在重组当年即完成了集团总部和集装箱、港口、油轮、干散货、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七大核心业务的专业化重组及海外网络的整合工作。”冯波称,下一步,集团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继续推动专业化重组,努力构建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打造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

  另一方面,瘦身健体、“两非”剥离扎实推进。国资委介绍,已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累计减少法人占国企总户数的38.3%,管理层级全部压缩到5级以内。全面收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万多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500万户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基本完成分离移交。

  “集团‘两非’企业剥离进度达到100%,有7家‘僵尸’、特困企业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治理目标。各直属企业摆脱了大量历史包袱,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可持续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冯波说。

  做“加法”——国资央企发力转型升级,孕育发展新动能。

  从成果看,十年来,中央企业取得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从投入看,十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逾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从布局看,十年来,中央企业对新兴产业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超过1.3万亿元,最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20%。

  一系列“加减法”释放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顶住超预期的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

  “中央企业将坚持全年净利润增速6.5%的底线不改变。”在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话语铿锵有力。(下转A0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