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键股东“惜售”
科创板限售股解禁影响有限

  (上接A01版)数据显示,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28.06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6.13亿元,同比增长12%。

  实际减持影响有限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没有关键股东“护航”,科创板本次解禁实际上亦影响有限。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峻晓表示,客观上看,本轮解禁规模高且以大股东解禁为主,更易引发市场担心,但结合减持回报的性价比及大股东减持限制看,实际减持冲击仍相对可控,无需过于悲观。

  根据减持新规,持有首发前股份的股东、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等主体的减持比例、减持时间都受到严格约束。例如,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还应当提前15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

  “相比于创投机构等股东,控股股东/实控人盈利兑现意愿并不迫切,且考虑到在半年报披露前30日以及业绩快报与业绩预告披露前10日不得减持,及大股东与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天披露减持计划的规定,若要在此之前进行减持,窗口期将集中在7月最后一个交易周。但集中减持易造成较大冲击成本,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减持意愿,且减持规模及时间间隔也有诸多限制。因此,今年集中解禁后短期内控股股东/实控人实际减持对股价造成的压力或相对有限。”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在研报中指出。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初步测算,科创板此次解禁股东三个月内集中竞价方式最大可减持股份市值仅占科创板总流通市值不足2%,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高成长逻辑凸显

  从长期角度来看,上市公司长期走势取决于自身基本面,科创板也不例外,其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将持续处于成长期,其投资价值以良好的成长性为支撑,限售股解禁及股份减持并不会改变其基本面。

  开市三年来,科创板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从2019年至2021年的增长情况看,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0%,增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另外,截至7月16日,已有15家科创板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或快报公告,其中12家公司业绩预增。归母净利润增幅最高的公司为大全能源,预计同比增长335.03%至344.28%。

  可以预见的是,科创板未来高成长的逻辑将持续凸显,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会愈发深入。高盛高华证券副总经理陆天在上交所科创板三周年线上国际路演活动中直言,科创板上市企业稳健的业绩表现、投资便利性、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上市和交易机制等因素,持续吸引着国际投资者。

  从中长期看,随着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数量的增加还有望进一步提升科创板交易活跃度,增强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尧分析称,未来更多筹码正常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