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项债资金加快使用 “准财政”工具接续发力
●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发行高峰期过后,专项债工作重点正从“发”转向“用”。当前,中央和地方力促专项债资金及时用到项目建设上,促进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未来一段时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等“准财政”工具有望接续发力。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加大投资力度有保障,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信心足。

  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基本发行完毕。

  Wind数据显示,6月份地方债发行总额达1.9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约1.37万亿元。加上之前发行的新增专项债2.03万亿元,今年前6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约3.4万亿元。

  “这意味着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扣除留待使用的2000亿元额度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之外,其余额度基本完成发行。”国盛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称,接下来的两个月,专项债工作的重点将从“发”转向“用”,促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会议强调,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工作,依法合规加快推进项目前置要素条件工作,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及时投入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地方层面也正加紧推进专项债资金落地事宜。比如,浙江省财政厅明确,加大对水利、水电、光伏、风能及配套的蓄能储能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