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港交所迎第二家SPAC上市
● 本报记者 吴科任

  ● 本报记者 吴科任

  

  6月10日,Vision Deal登陆港股主板,成为香港上市的第二家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同时也是首个由个人发起人主导的香港SPAC。

  今年1月,SPAC上市机制正式在香港推出,吸引了众多尝鲜者。机构预计,今年将有10-15家SPAC赴港上市,集资规模为200亿至300亿港元。业内人士表示,SPAC上市机制为新经济及创新类企业开拓新的机遇,未来几年,香港SPAC上市数量及募资额将持续提升。

  发售获超额认购

  本次上市,Vision Deal共发行约1亿股A类股份及5005万份上市权证。通过发行A类股份募集资金10.01亿港元。发售获超额认购,投资者总数为94名,其中24名为机构专业投资者。

  Vision Deal的最大承配人为AP China基金,所持股份占上市后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8.99%。此外,海通国际资管管理的Haitong Opportunity Fund SP持股14.59%,Glory Assets Allocation基金持股12.40%。

  除了卫哲,Vision Deal的发起人还有Deal Globe和创富融资。目前,卫哲担任Vision Deal董事会主席一职。

  2011年6月创办嘉御资本之前,卫哲曾于2006年11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截至2021年底,嘉御资本管理两只美元基金及五只人民币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22亿美元。嘉御资本专注于中国互联网行业赋能的新渠道、B2B平台、服务、产品、新消费及新技术。

  Deal Globe主要为与中国公司有关的并购、结构融资及投资交易提供咨询,同时也为英国、东南亚及泛欧国家的交易提供咨询。截至2021年底,Deal Globe已经执行20笔交易。资料显示,Vision Deal上市前,卫哲、Deal Globe、创富融资分别拥有其45%、45%、10%的B类股份权益。

  6月10日收盘,Vision Deal报9.89港元/股,下跌1.10%,总市值为12.37亿港元。

  已有潜在收购标的

  SPAC是一种创新融资方式,通常指只有现金没有业务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直接申请上市。它被看作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可以节省上市时间和资源。

  简单来说,SPAC是先造个空壳上市募集资金,然后再用募集的资金进行并购,使并购对象成为上市公司。不过,SPAC上市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收购兼并,否则就需要清算退还投资人本金。港交所规定,SPAC并购交易必须在上市后的24个月内公布,交易须在上市后的36个月内完成。

  卫哲此前表示,Vision Deal已经有了收购标的。“别人是先做SPAC,再找资产。我们是先有了潜在资产标的,再决定做SPAC。”

  Vision Deal的潜在收购资产标的或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专门从事智能汽车技术的公司;二是具备供应链及跨境电商能力,从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中受益的中国优质公司。

  根据聆讯资料,Vision Deal计划于上市日期后18个月内就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作出公告,并于上市日期后30个月内完成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这个目标比规则要求的时间更短。

  关注度攀升

  尽管SPAC上市机制在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外资本市场运行多年,但其风靡全球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

  据SPAC Insider统计,2019年以来(截至今年6月9日),美国市场SPAC上市数量分别为59家、248家、613家及68家。自2009年以来,美国市场累计有1155家SPAC上市,共计募资3048亿美元。

  随着SPAC制度持续获得市场认可与关注,各大交易所摩拳擦掌,新加坡和香港先后推出SPAC上市机制。今年1月,新加坡交易所迎来首批SPAC上市;今年3月,首家SPAC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表示,港交所对SPAC上市机制的引入将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SPAC上市机制也将为新经济及创新类企业开拓新的机遇,创造更为多元的上市及融资渠道。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0日,已有12家SPAC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SPAC火爆全球的原因有:SPAC上市在疫情扰动等不确定市场环境中为企业提供了简单、快捷、高效、确定的上市融资路径;SPAC上市将公募及私募融资结合起来,对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