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8版:基金面对面 上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0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中集团中国区总裁赵柏龄:
中国业务不可或缺 外资长期流入态势将持续
□本报记者 葛瑶

  □本报记者 葛瑶

  安中集团(Azimut Group)

  董事长曾直言:一家不投资于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算不上真正的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

  作为欧洲最大的600家上市公司之一,安中集团目前管理资产规模逾6000亿元人民币,是投资大中华市场最大的海外资产管理集团之一,亦是中国资产的坚定看多者。

  在诸多外围不确定性中,这家欧洲老牌资管机构近期参与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坚定加码投资中国市场。安中集团中国区总裁、首席投资官赵柏龄(Stefano Chao)近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深入分享了关于外资机构对中国业务的布局思路与看好逻辑。在他看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令中国业务成为外资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资长期流入中国的态势必将持续。

  中国业务不可或缺

  中国证券报:安中投资申请QDLP的动力是什么?

  赵柏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市场,对于全球资管机构而言,中国业务不可或缺。而本次参与到QDLP试点中,令安中的跨境业务能够开展,完善了在中国的业务链。

  总体而言,外资的中国业务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海外业务,即境外募资,投向中国境内;对于包括安中在内的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境外业务往往是目前较成熟、体量较大的业务。

  二是境内业务,即中国境内募资,投向境内;安中投资于2018年拿下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牌照后,得以从事境内业务。

  三是跨境业务,即中国境内募资,投向境外资产。此次参与QDLP试点,为安中投资开启了中国业务的新模式。安中集团作为全球性资管机构,拥有完善的主动管理策略,通过覆盖全球主流市场的业务网络,全天候把握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通过准确的行业市场分析、细致的公司尽调、科学投资决策流程及全面的风险控制保障投资收益最大化。而通过QDLP试点,安中投资能够精选集团在海外优质资产和策略引入境内市场,丰富资产配置需求,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投资标的。

  中国证券报:安中集团对中国业务未来有何期待、计划?

  赵柏龄:目前安中集团与中国市场相关的业务规模巨大,我们对QDLP业务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WFOE PFM和QDLP业务能够在安中的中国业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海外资产配置是有效分摊风险的方式之一。美国10%-15%的居民或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是投向海外市场的;而根据QDLP、QDII额度计算,境内居民、机构投资者仅不到1%的资产配置是在海外(不含港股市场)。

  因此,我们相信QDLP业务和QDII业务将来会有更多的发展和需求。安中集团作为欧洲发达国家股票债券专家,旗下很多产品都有超过三十年的历史,表现也非常好。我们希望将这样的产品提供给境内的客户。据悉,安中投资在拿下上海QDLP试点资格后,将首先通过银行渠道推出波动较低的美元固收类产品。

  国内有超过150家公募,超过8000家私募基金,境内业务的竞争压力很大。而QDLP业务,能够提供自己的海外产品、具备QDLP资格的机构并不多。所以我们认为未来这一部分的发展机会比较大。

  拿到QDLP资格后,我们首先将为投资者提供波动较低的美元固收类产品,后面可能会考虑发行其他策略产品。

  中国证券报:近期上海疫情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影响?

  赵柏龄: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没有影响,疫情期间无论是交易还是后台的工作,我们都能远程办公。路演和与渠道沟通稍有阻碍。不过,整体来看,上海的疫情丝毫没有影响安中投资在上海继续展业的信心和计划。

  人民币结算或成未来趋势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

  赵柏龄:2011年安中投资发行了第一只人民币债基,因为早在十年前我们便认为,人民币未来会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现在我们仍相信这一趋势。

  短期来看,美国加息、中国降息带来的中美利率利差,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之一。但除美元以外,今年人民币兑换其他重要货币的汇率都是升值的,比如欧元、日元等。

  所以短期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是正常的。抛开短期因素,安中长期看好人民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相信海外投资者、企业将来会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资产。

  从历史来看,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美元结算成为主流,美元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货币。而现在,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沙特、巴西、印尼、非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未来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

  从政策角度来看,中国也在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随着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趋势加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工具让人民币回流到A股市场。美股市场近一半都是海外投资者,能够令美元有效回流。我相信未来中国也是这样,比如用人民币结算石油,海外投资者再利用人民币投向A股或人民币债券。长期来看,这对于人民币、国内资本市场都是有利的。

  买入中国互联网股票正当时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目前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赵柏龄:今年年初,包括安中在内的很多海外资管机构都非常看好A股。2021年欧美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加流动性,只有中国央行在降低流动性。进入2022年,欧美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开始加息进程,给市场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相反,由于近两年中国维持较平稳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因此通胀水平较稳定。

  这意味着,中国可能是今年唯一能够降息的国家,这对于中国的股市投资者而言将会是个好消息。

  不过,今年以来外围出现了诸多扰动因素。一是俄乌冲突,二是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为全球资本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全球市场出现股债双杀,因此不单是中国市场,全球资本市场都出现了较大波动。

  即便如此,如果不带有任何偏见地看待全世界的各个资本市场,美股市场存在加息、通胀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反观中国市场,物价水平稳定,2022年沪深300的EPS预期增速超过15%,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利润能涨超15%。而市场调整至今,A股、港股的估值与历史数据相比是偏低的。因此,从股指基本面来看,看好中国市场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证券报:对未来A股、港股的走势怎么看?

  赵柏龄: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A股、港股的逻辑没有变化。俄乌冲突、海外通胀、疫情等外部不确定性或会对市场造成短期波动,但长期仍然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权益市场。

  中国证券报:现在是买入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时机吗?

  赵柏龄:我认为是的,我们近期确实逐渐增加了互联网企业的配置。

  实际上,与指数相比,安中对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度是低配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公司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的策略偏成长。像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利润水平已经接近谷歌、亚马逊,利润增长空间并不大,所以我们并没有把他们定位为成长股。同时,与FAANG相比,阿里和腾讯曾经的估值较高,因此也难以将其定位为价值股。

  不过,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股价的持续下跌,目前其估值处于相当低的位置。这令我们得以将其看成是价值股。近期行业的宏观风险亦有所降低,我们看好近期互联网板块的投资机会。

  外资流入态势必将持续

  中国证券报:外资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赵柏龄:在海外,中国的定位是新兴市场。但我们认为,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很特别的。不能跟巴西、印度、印尼相比,因为中国的居民、企业、政府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甚至还能够去投资海外项目。相比之下,近一半的印尼国债由海外投资者持有,而中国目前国债的外资持有者不足8%。因此,中国市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目前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比其他国家小。

  从数据来看,欧洲、北美的大型资管机构,权益投资中仅有5%配置于A股,这一比例很低。长期来看,外资只会逐渐增配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外资流入中国市场会持续吗?

  赵柏龄:外资长期流入中国市场的态势100%将持续。对于外资投资机构而言,监管和政策的改变很明显。从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外资投资者持有A股和人民币债的配置显著提高。从长期来看,外资投资者对于A股和人民币债的配置均会持续增长。

  中国证券报:为什么沪深港通流入资金在持续增加,QFII的使用率却并未显著提高?

  赵柏龄:作为海外投资者,总是希望通过效率最高、流动性最好的通道进行交易。沪深港通几乎包含了所有大盘股,而海外大型资管机构本来也难以买入一些规模较小的股票。通过沪深港通就像买港股、美股一样,交易更加方便。对于一些没有QFII额度的海外机构而言,会更倾向于通过沪深港通进行交易。对于外资而言,沪深港通逐渐成为首选通道。从过去十年来看,通过沪深港通流入A股的资金在稳定增长。

  沪深港通开通前,QFII是海外投资者能够买到A股的唯一通道。目前来看,QFII仍旧具备独特优势,比如对于CTA策略来说,通过QFII投资商品期货还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