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0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30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三元高镍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同时公司正在规划研发应用于储能领域的磷酸铁锂方形电池。

  ■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目前主要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实现销售收入。

  1. 研发模式

  公司秉持“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通过自主研发及外部合作,采用国际化技术开发机制,中国、美国、德国协同联动,与全球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长期战略合作,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保持技术持续领先。

  2. 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部与研究院、质量部等组成供应商准入小组,经严格的评估与考核后,供应商可以成为公司合格供应商。采购部与合格供应商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付款协议、联合技术开发协议等达到公司材料和设备锁价、成本最优、保供、和质量性能最佳的状态。

  3. 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和适当备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第一,物控部门每月根据客户订单及交付时间、产能、设备状况、生产线负荷状况、原材料供应状况等综合评审,安排生产计划,并将计划发送给生产部门生产;第二,为避免需求高峰期产能不足,物控部门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适当生产电芯作为备用。

  4. 销售模式

  公司与意向整车企业接触后,根据整车企业需求,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客户经过对公司走访、考察、测试、审核认证、商务谈判后,正式确定公司为其供应商,并相应确定供货产品、型号、价格、质量等事项,签署框架协议、技术协议、价格协议、质量协议和保密协议等。公司与整车客户建立供应合作关系后,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及签署的具体销售合同,为国内外整车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2021年全球经济仍在前期疫情延续影响下负重前行,各国复苏步伐不一。我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并同时经济复苏,使得中国经济始终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1)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增长

  整车企业在此轮疫情恢复过程中,不断丰富的车型供给以及电动化智能化体验的改善持续拉动需求,新能源车消费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了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趋势。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国补退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依旧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销量分别为335.9万台、333.4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169.5%、167.5%;新能源商用车产量、销量均为18.6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55.4%,54%。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致力推进美国能源转型政策,相关法案自2021年3月开始不断出台,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和供给双重驱动下开始逐步打开。根据Marklines数据统计显示,美国2021全年累计电动车销量超6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NSIDEEVs的数据,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亦持续高速发展。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69万辆,同比增长72.7%,渗透率为26.3%。相较之下,欧洲另外三大经济体,英国和法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到20%,意大利则仅9.6%。

  (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量和装车量迅速提升。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性能指标,二者相辅相成。

  根据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6.8GWh,比上年增长102.18%。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累计增长14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74.3GWh,占总装车量48.1%,同比累计增长91.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79.8GWh,占总装车量51.7%,同比累计增长227.4 %”。

  (3) 多技术路线并存发展并快速迭代,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是企业的核心技术门槛

  从电池正极材料分,现有技术包括三元、和磷酸铁锂等技术路线,其中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占据汽车动力电池99%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不同封装工艺划分,主要可分为软包、方形和圆柱。软包电池采用叠片工艺,使用铝塑膜作为外表结构件,这种纤薄化的设计带来电芯单体能量密度的提升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安全性,为目前海外市场主流路线,方形电池主要采用金属材质作为外壳,其此封装技术的工艺以及在国内供应链都相当成熟,为目前国内主流的技术路线。大圆柱电池近年进入市场,市场反响热烈,在电芯结构方面采用无极耳技术具有优化电池结构,具有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电池内阻延长电池寿命等优点。

  多技术路线并存发展,技术迭代加快是动力电池的发展的趋势,企业只有始终保持对于技术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同时为客户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才是在业内的立足之本。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参与者集中于中国、日本和韩国。行业内参与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但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我国部分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地位。

  根据高工锂电(GGII)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中,公司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1.69%,较上年排名第九略有上升。公司本年度在中国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四项排名中,继续维持第1/1/7名,行业地位稳固。

  ■

  数据来源:国内交强险数据、GGII、起点研究院(SPIR)、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前三月份国内装机量分别为0.34GWh、0.2GWh、0.4GWh合计0.94GWh。2022年一季度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加80.77%。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全球各国陆续出台停止使用内燃机汽车计划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支持、成本优化、基础设施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的推动下,渗透率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市场驱动。行业发展迅速,为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从化学体系、封装形式到业务模式等各个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报告期内,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出现如下新技术:

  (1) 钠离子电池

  近期行业内有公司提出钠离子电池概念,并引起广泛关注。从钠离子电池发展的视角来看,钠离子电池为坐拥地壳储量排名第六的钠元素(储量是锂元素的400多倍),原材料资源丰富、遍布全球、成本低廉,且钠、锂二者物理化学特性及储存机制相似,可以沿用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以及电芯生产装备和生产工序,高安全以及低成本是钠离子电池目前的优势,最大的痛点是能量密度偏低,导致市场认为钠离子电池中短期内只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

  (2) 固态电池

  随着电池技术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指标发展,固态电池成为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上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现阶段固态电池主要有三种可能技术路线:氧化物路线、硫化物路线和聚合物路线,各路线都有多家国内外企业在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目前固态电池仍存在许多尚未攻克的瓶颈,如技术指标尚未完善、生产工艺不成熟、产业链尚未完整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3) 大圆柱电池

  特斯拉推出的新型电池4680大圆柱电池,指圆柱电池的直径46mm、高度80mm。4680大圆柱电池采用是全极耳技术,大幅提升了电池功率、优化了散热性能、生产效率、充电速度。4680大圆柱电池是此前常见的2170圆柱电池电池容量的5倍,续航里程约提高且生产效率降低,除此之外,由于电池表面接触面积少,散热效果更好,成组效率大大提升。

  (4) 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的发展目的是解决当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慢、充电难的产业难点,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充电桩数量会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换电模式不止解决里程焦虑,电池充电和保养环节则由换电站负责,有专业人士进行监测、护养和管理,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并保障了电池在充电时段产生的风险。不过目前市场对换电模式形成两极化的观点。

  报告期内动力电池行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国内外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目前渗透率为13%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总销量的50%以上,国外市场预计2030年出售汽车当中的50%是电动车。

  第二,动力电池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突破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提高安全性能、缩短充电时间、优化低温性能、提高池寿命、降低电池成本。

  第三,动力电池行业壁垒高,“马太效应”明显。在补贴政策退坡、技术迭代加快背景下,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商被挤出市场。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高。

  第四,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上游资源。20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动力电池生产商利润造成巨大冲击,各电池企业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上游力争改变供需紧张的局面,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只有保证上游资源的供应,其扩产计划才能如期完成。

  第五,高效回收。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利用成为趋势。公司作为绿色能源提供商,也将积极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并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构建绿色环保的电池产业生态系统。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