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4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变更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农药及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如下:

  1、农药行业

  根据权威机构IHS Markit的报告,2020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按出厂水平计)为62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尽管全球总的经济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但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供给大多不受封锁限制。2020年,全球作物用杀虫剂的销售额为156.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25.3%。在中东、非洲、亚洲,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蝗虫大暴发、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加重。

  农药是典型的产业全球化行业,具有明显的全球分工。按照业务内容,全球农化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新农药研发、生产、贸易、产品登记和品牌运营、分销五大环节,跨国农化巨头往往重点抓住高附加值的新农药研发、产品登记及品牌运营两端,引领新品类的开发方向亦或是拥有全球终端自主销售能力;中国企业大多以生产制造环节为主,扮演农化巨头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近年来,因新农药研发周期和费用上升,替代产品推广缓慢,非专利药比重不断上升,农化巨头在继续投入研发费用开发专利农药的同时,也扩大外包力度来提升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了农药CDMO行业的发展,带动CDMO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

  2、医药行业

  受全球医药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在药品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有向具备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需要。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具有较好的原料药和中间体技术基础,成为承接全球原料药转移的重点地区,推动了中国CDMO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国内基础化工产业和劳动力供应的相对成熟以及常规制药设备的配套齐全等因素一起,构成了我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核心力。

  2019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达1,996亿元,2020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达2,090亿元,同比增长4.71%。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地区,不仅受益于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还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国内乃至全球药品研发生产有望持续增长,医药中间体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一)公司情况

  1、公司所处的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

  2、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创新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报告期,公司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农药中间体的上游是石化行业,下游是农林牧渔行业,上游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下游行业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周期性不明显。医药中间体的上游是石化行业,下游是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上游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下游行业为民生基础行业,周期性不明显。

  4、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

  (二)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1、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

  烟酰胺→霍夫曼降解→氯化→重氮化→桑德迈尔反应→分离→肼合→环合→溴化→氧化→水解→中和→结晶→分离→干燥→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

  2、三氟苯嘧啶中间体

  4,6-二羟基嘧啶→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氢化→缩合→还原→萃取→结晶→分离→干燥→三氟苯嘧啶中间体

  3、三氟咪啶酰胺中间体

  DCTF→氨化→取代→环合→水解→中和→结晶→分离→干燥→三氟咪啶酰胺中间体

  4、虱螨脲原药

  2,5-二氯苯酚与六氟丙烯加成反应→硝化→氢化→异氰酸酯化→酰胺化→结晶→分离→干燥→虱螨脲原药

  5、茚虫威中间体

  苯甲醛与氨缩合反应→环合→酰化→水解→萃取→拆分?消旋→碱化游离→分离→还原胺化→萃取→浓缩→结晶→分离→干燥→茚虫威中间体

  6、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

  异戊烯醇→乙酰化→甘氨酸乙酯盐酸盐重氮化→环合→水解→氧化→酸酐化→卡龙酸酐

  卡龙酸酐→酰胺化→还原→卡龙酸酐衍生物I →氧化→氰基化→醇解→结晶→精制→卡龙酸酐衍生物II

  7、BAZI中间体

  7-氮杂吲哚啉→溴化→氧化→精制→BAZI中间体

  8、CAZI中间体

  7-氮杂吲哚啉→氯化→氧化→精制→BAZI中间体

  9、盐酸西他列汀原料药

  三氟苯乙酸与丙二酸亚异丙酯→活性酯反应→与吡嗪盐酸盐缩合反应→转氨酶反应→成盐结晶→分离→干燥→西他列汀原料药

  10、普拉克索原料药

  普拉克索中间体PRX-5→水解→成盐→游离→酰化→还原→成盐→结晶→分离→干燥→普拉克索原料药

  11、帕利哌酮原料药

  帕利哌酮中间体PAL-0→N-烷基化反应→成盐→游离→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帕利哌酮原料药

  12、西司他丁中间体

  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不对称环化→蒸馏→氨解→结晶→分离→干燥→西司他丁中间体

  13、杜鲁特韦中间体

  巴豆酸→裂合酶催化反应→分离→还原→分离→蒸馏→杜鲁特韦中间体

  (三)公司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公司农药中间体所处产业链

  ■

  公司医药中间体所处产业链

  ■

  酶制剂所处产业链

  ■

  (四)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1、研发模式

  公司目前拥有3大研发中心,由公司研发团队进行,研发由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优化、成果转化等几部分组成。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辅材料和非原料(设备、备品备件)统一由采购部负责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由生产部组织实施。公司生产模式主要为定制加工,根据在手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公司基本上无存货销售压力。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定制生产模式,公司定制产品将定向销售给定制客户。公司定制产品的定价为结合自身生产成本和利润要求,与定制客户协商定价。定制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公司自行采购的原材料成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元

  ■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 适用 √ 不适用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市场形势,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着年初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执行董事会的战略部署,公司继续聚焦创新植物保护、医药及大健康产品,通过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推动管线产品工艺革新,深挖自有产品潜力,保持了健康良性的发展势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174.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1%;实现营业利润22,115.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8%;实现利润总额21,864.5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84.9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4%。利润增长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进行了业务结构优化,医药业务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在精益生产管理上下功夫,做到增收更增利。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与原有客户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入。2021年9月29日,公司与国外客户续签了重大的为期三年的定制农药中间体的生产服务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保证了公司2022-2024年三年内稳定的农药中间体销售收入、合理的营业利润和较为充足的现金流,使得公司的高端定制业务得以长期发展。

  2、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精耕细作。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储备了丰富的管线产品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水平处于行业优势地位。依托公司的“技术+产品”战略,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努力推动研发成果的转化,并在适当时机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例如公司于四季度逐步放量的抗病毒药物中间体产品,为公司多年前开发的产品,因为市场变化沉寂多年,却遇到新的机遇得以恢复生产和销售,为公司增加利润贡献。该抗病毒中间体产品只是公司众多管线产品中的一个,代表着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积累已见成效,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3、报告期内,公司推进“核心工厂+协同工厂”的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自有核心工厂与协同工厂的业务协同性,充分利用协同工厂的区位优势,推进新项目建设,进一步激发规模效益,提升订单交付能力;同时,贯彻“技术+管理”战略,公司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协同工厂的管理,实现对协同工厂从生产计划、生产流程、采购成本、技术工艺、设备资源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整合资源优势,强化精细化运营;同时继续加强杜邦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DSS的落实和培训,为公司综合发展保驾护航。

  4、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2,487.3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03%。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一直在6%左右,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公司研发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公司新授权专利3项;新申请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24项。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这与公司执行的“技术+”战略密不可分。公司提倡“技术驱动业务,业务引领技术”的“双推动”业务模式,公司的新技术、新工艺往往与业务挂钩,与新产品产业化落地紧密相连,做到“从业务中来,往产品中去”,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5、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安阳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整体变更为河南艾尔旺新能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股份制改革有利于艾尔旺更好的发展环保业务,提升发展与创新速度,实现环保业务的做大做强,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6、报告期内,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计划审批,严控预算外的支出,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落实降本增效;公司继续强化现金流管控,有效充分地利用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源,保证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资金的充裕,充分防范流动性风险;同时,通过梳理业务流程、ERP管理软件的升级优化、严格的成本管控及良好的资金回笼等工作,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