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58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重要内容提示

  一、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本行于2022年4月27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本行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本行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四、本季度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控股子公司的合并数据,均以人民币列示。

  五、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否

  

  一、 主要财务数据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1、“本报告期”指本季度初至本季度末3个月期间,下同。

  2、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非经常性损益数据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三)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二、 经营情况分析

  2022年一季度,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等各种不稳定因素,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夯实发展基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4,531.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7.16亿元,增长4.55%;贷款总额2,326.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48亿元,增长7.41%,占资产总额比例51.35%,较上年末提升1.3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4,198.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0.63亿元,增长4.76%;存款总额3,103.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3.23亿元,增长5.91%。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面对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本行持续加大低成本存款营销和央行资金运用,引导负债结构优化,压降负债成本率。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26.34亿元,同比增长18.00%,其中利息净收入19.56亿元,同比增长14.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6.9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2.01个百分点,其中贸金和理财收入增势良好;实现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19.98%;每股收益0.17元,同比下降5.56%,主要是本行2021年6月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对本期指标摊薄影响。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通过严格授信准入、完善贷后管理、管控逾期贷款等措施,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9.29%,较上年末提高5.3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44%,较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

  战略协同渐显成效。公司金融方面,深入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优质客户增信,加大债券投资协同力度,增强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落地济南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项目,中标省市多地国库现金管理定期存款,拓宽低成本存款来源。零售金融方面,推进理财代销业务,开展优质客群团办,提升客户体验;加强按揭资源交叉营销和多场景云平台营销,着力经营儿童、银发、新市民等特色客群,不断培育客户基础。普惠金融方面,优化产品、审批、定价流程,加大银担“总对总”“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批量营销;制定科创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加快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打造科创金融特色。县域金融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服务网络,丰富“一县一品”特色业务,支持国家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金融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

  三、 补充信息与数据

  (一)主要业务数据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上述“存款”、“贷款”均不包含应计利息。

  (二)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

  注:上述指标引用数据来自于本报告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并按照银保监会统计口径和指标定义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2)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100%

  (3)拨贷比=贷款减值准备/各项贷款余额×100%

  (4)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最大一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100%

  (5)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100%

  (6)存贷比=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按照银监会于2014年6月30日发布实施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计算

  (7)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8)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其他业务支出)/营业收入×100%

  (9)净利差=(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利息支出/付息负债平均余额)×100%

  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00%

  (10)资产利润率(年化)=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三)资本构成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上述数据和指标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监管规定计算。

  (四)杠杆率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上述数据和指标按照《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要求计算。

  (五)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上述数据根据《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披露。

  (六)流动性覆盖率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上述数据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办法》披露。

  (七)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

  四、 股东信息

  单位:股

  ■

  ■

  五、 其他提醒事项

  经山东银保监局批准,2022年3月,本行全额赎回了“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二级资本债券”。该债券于2017年3月28日发行完毕,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票面利率为4.69%,该债券设有发行人赎回选择权,本行可在本期债券第5个计息年度的最后一日,按面值一次性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

  经本行于2021年9月30日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2021年10月29日召开的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行拟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2年3月,本行收到《山东银保监局关于齐鲁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鲁银保监复〔2022〕131号),山东银保监局同意本行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计入核心一级资本。2022年3月,本行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中国证监会对本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予以受理。该事项尚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

  

  六、 季度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2022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 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

  

  合并利润表

  2022年1—3月

  编制单位: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

  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 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 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

  

  合并现金流量表

  2022年1—3月

  编制单位: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 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2022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

  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 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 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

  

  母公司利润表

  2022年1—3月

  编制单位: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 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 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

  

  母公司现金流量表

  2022年1—3月

  编制单位: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黄家栋 行长及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张华 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永生

  特此公告。

  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2年4月27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