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0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母公司)2021年税后净利润为-92,311,057.59元,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加上年结余未分配利润454,782,024.42元,2021年度实际可供股东分配的净利润为362,470,966.83元。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公司董事会拟定的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为:(1)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含税)11,079,787.10元;(2)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上述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1)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

  公司生产的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产品主要面向整车配套市场,并与国内外整车厂商形成直接的配套供应关系。因此该板块的盈利情况与汽车行业总体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2021年汽车行业尽管面临“缺芯”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依然迎来了整体汽车市场的复苏,止跌回升。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数据统计,2021年汽车产量及销量均实现上涨,全球新车总产量约为8014.6万辆,较2020年增长3%;总销量约8268.5万辆,同比增长5%。

  ■

  在2021年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的背景下,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其中,乘用车产销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6.5%。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虽然2021年依旧受到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但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实现了正增长。

  海外地区除欧洲因受到疫情导致的全球物资供应链受阻、欧洲港口集装箱大量积压影响较为严重导致汽车产量较2020年略有下降外,北美及其他地区都较2020年实现了增长。2021年北美地区分别完成产量1342.8万辆、销量1816.0万辆,同比分别上升0.4%和4.1%;其中美国完成产量916.7万辆、销量1540.9万辆,同比分别上升3.9%和3.5%。欧洲地区分别完成产量1633.1万辆、销量1687.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上升1%;其中德国完成产量330.9万辆、销量29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6%和9.0%。在细分市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显著,根据Marklines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11万辆,同比增长110%,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7.5%,增长趋势明显。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将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快速增长,稳占世界第一,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292万辆,同比增长16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60万辆,同比增长134%,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超出预期。欧洲纯电动车型销量112.8万辆,同比增长58%,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82万辆,同比增长50%,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占有率12%。美国2021年纯电动车销量46万辆,同比增长78%,市场占有率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160%,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占有率为4%。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居民整体收入的明显恢复,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仍有增长潜力和空间。国家政策方面,延长补贴和车辆购置税免征年限、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二手车市场加快流转,包括逐步取消地方的限制性政策,通过二手车盘活带动新车市场成长壮大,都可能在未来推动汽车消费增长。

  但由于汽车芯片产业基本被瑞萨、恩智浦、英飞凌等全球大供应商垄断,以博世为代表的一级供应商国际巨头几乎都把汽车芯片的工厂建在东南亚地区,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导致芯片产业直接减产40%。为了缓解芯片短缺问题,上游代工厂开始增建工厂、扩充产能,但新建产能从建厂到产能释放需要多年时间,才能真正进入整车厂供应链。因此,预计汽车芯片短缺仍将持续。

  ●纺织新材料业务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公司所生产的纺织新材料属产业用纺织品。

  2021年,全球经济仍处在中低速增长轨道,大宗商品价格和海运费用的上涨改变着行业成本结构,防疫物资需求的下降和疫情期间大量产能的集中投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虽然非防疫物资领域反弹势头强劲,但整个行业受高基数效应影响呈现深度调整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下降。

  在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方面,2021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820.5万吨,同比下降6.6%。经济效益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2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7%;营业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与防疫物资相关的领域受市场需求下降和2020年高基数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跌,非织造布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22.2%和69.8%,毛利润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6.4%和5.5%,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医疗卫生、过滤、土工用纺织品所在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0.2%和62.5%,毛利润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7.0%和5.5%,分别同比下降5.1和6.2个百分点。与防疫物资关联度不高的领域复苏势头明显,绳、索、缆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8%和19.1%,毛利润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4.3%和4.9%,分别同比增加0.9和0.4个百分点;纺织带和帘子布市场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8.2%和72.7%,毛利润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5.3%和5.1%,同比增长2.4和1.6个百分点;篷、帆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3.0%和38.7%,毛利润率为16.6%,利润率6.4%为行业最高。

  ●进出口贸易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达到了历史高点。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与2019年相比,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3.9%、26.1%、21.2%。其中202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154.6亿美元,同比上涨8.3%,创历史性新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二是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三是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2021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主体、稳市场和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政策措施,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情况

  申达股份是一家以进出口贸易、产业用纺织品研发与制造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内饰及声学原件、纺织新材料和进出口贸易业务。其中:

  ●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

  ?主要业务及主营产品介绍

  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业务是公司产业用纺织品的核心业务,2021年,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业务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超过65%。该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汽车内饰件和应用于降低车内噪音的声学解决方案。其基于各类纤维材料通过加热、成型、发泡、焊接、水切割等多项生产线工艺后,制造汽车地毯产品及其他纺织内饰产品,如:汽车地毯总成、隔音隔热垫、减震器、后窗台、轮拱内衬、行李箱饰件等。公司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业务的主要客户为通用、福特、捷豹路虎、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大众、宝马、吉利、比亚迪、沃尔沃等。

  ?经营模式

  汽车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特征,为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货期、提高协作生产能力,汽车内饰生产工厂往往建立在整车生产厂周围区域,亦或在几家整车厂大区域交汇集合处、进行就近销售。根据行业特性,公司汽车内饰业务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国内外多个省市、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布局。该行业自合同签订到产品投产,行业内平均需要约3年的周期,该时间段内,主要的产品还未进行生产,故大部分收入无法确认,并且供应商的设备成本、场地成本投入较高;产品投产后,行业平均产品订单周期约为5至10年。因此,自合同签订到整个订单完成,整个时间长达数年,行业属于重资本投入行业,收入和利润往往在资本投入后数年后才能够体现。

  研发模式: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采用研发和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公司在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拥有多个技术研发中心,对全球研发资源有着较强的统筹、调配能力。在研发能力上,公司具有自主研制、生产用于制造汽车内饰软饰件及声学元件的加工模具的能力。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充分理解整车厂的设计需求,根据客户订单要求,设计、制造相应生产模具,并利用此类模具完成客户的汽车软饰件及声学元件产品订单,为整车厂提供符合整车需求的产品。

  采购模式: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对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状态进行跟踪、监督,实现对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以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质量,降低付款风险等,确保公司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规范有序。在供应链建设上,公司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和全球布局优势,拓展集成采购和对低成本地区低价、优质资源的采购。国内汽车内饰企业将探索原材料的集成采购,发挥规模优势;海外Auria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低成本地区的采购,包括生产设备、模具、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充分发挥内部供应链垂直整合的优势,加强对地毯面料和顶饰面料的内部采购,以及与供应商的联盟,优化采购策略,进一步降低相关采购成本。

  销售模式:该业务板块客户主要是整车生产企业,与国内外整车厂商形成直接的配套供应关系。行业本身由于技术、质量、规模和品牌等实力的限制已形成一定的准入门槛,且前期客户还须对供应商履行严格复杂的资格认证及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生产件批准程序,因此双方的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则相对较为稳固。在销售流程上,①整车厂商根据新车型开发计划向供应商提出开发邀请;②供应商根据整车厂商要求的产品结构和性能的要求组织研发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和报价;③整车厂商经过价格评定并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开发周期等因素后,确定合作企业并提出产品开发要求;④取得客户提名信后,供应商根据整车厂的产品开发要求完成产品开发试制;⑤供应商完成能通过整车厂商认证合格的产品;⑥新车型经过详细检测评估并达到量产条件后,整车厂与供应商签订定价合同并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并由供应商开始批量供货。同时,在后续跟踪服务中,公司销售人员与客户的采购部门、技术部门进行广泛交流,及时收集市场需求信息。

  生产模式:公司生产的汽车内饰及声学元件产品为配套整车的专用件,通常仅配套供应特定厂商的特定车型。在接到整车厂订单后,针对整车厂的具体车型及订单要求,公司对产品和流程进行开发;从客户采购订单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出发,涉及模具、装备、生产、包装、货运等方案;后续根据订单安排进行生产爬坡。生产过程中,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理念,根据客户满意度、产品审核情况、市场案例复核、生产经验学习等信息,对产品成本、质量、工艺流程持续改进。最终交由整车厂完成最终的整车组装工作。

  ●纺织新材料业务

  ?主要业务及主营产品介绍

  国内基本纺织复合材料投资持续发展,替代产品更新较快,低端产品竞争加剧,价格战明显,能抢占先机、提供新型和差异化产品的企业将在行业内形成竞争优势。公司纺织新材料业务在国内市场起步较早,并重点培育发展柔性复合材料和土工材料等。该业务板块子公司申达科宝从压延涂层产品入手,着力于符合高强轻质、功能、环保要求的柔性复合性材料产品的开发研究,主要产品为:沼气膜结构、建筑膜结构、防水卷材、防油隔栅、充气材料、车用篷盖布、船用级TPU材料和多个种类自主研发的土工合成材料,可应用于建筑土工、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环保、医疗、军工等行业。

  ?经营模式

  研发模式:公司经营管理团队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及相关核心技术的掌握。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研发技术的持续进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多种产品。同时,公司在纺织新材料业务上的多年耕耘也使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研发上采用与高校共同研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日常经营中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数量与时间向其下单采购原材料。而该业务用于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加工行业的下游产品,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通过原材料采购价格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因此在必要时,也会根据原材料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原材料进行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

  销售模式:公司生产的纺织新材料用于港口、交通工具制造、污水处理、环保等项目。纺织新材料的内销主要采用直销的模式,市场人员通过搜集产品主要应用行业市场信息,直接销往港口、交通工具制造等项目的采购方;纺织新材料的外销主要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产品直接或者通过经销商销往国外,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地,并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的行业展会的方式拓展客户。2021年由于海外及国内疫情的反复,公司参加行业展会的机会减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客户的开拓。

  生产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结合客户需求、以往回款周期、订单规模等因素对下个月的订单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生产计划。公司在工艺、设备、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形成批量化、多品种同时生产的灵活生产体系,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持续提升订单响应的及时性。

  ●进出口贸易

  ?主要业务及主营产品介绍

  进出口贸易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主业,涉及领域为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及其他进出口业务,无零售业务和零售门店。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为纺织贸易业务供应链集成商,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销售端通过各业务部门不断寻求潜在客户延伸贸易触角,强化在高端市场的接单能力;生产端在东南亚设立服装加工基地和订单管理办事处,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强化在低成本地区的生产供应能力;研发端在上海等地设立服饰研发中心,从面料开发与采购、服装设计、制版制衣等订单前置流程中探索可持续发展、可创新发展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经营模式

  研发模式:进出口贸易业务板块设有研发中心,致力于男女装款式设计、面料与版型研发等;公司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技能,扩大了技术覆盖面,已从主攻开发女士成衣产品逐步扩大到男裤、男衬衫、男式夹克等款式版型的产品覆盖,并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研发中心服装样板推挡速度也得到提升,对服装量化生产提供了不少工艺优化的方法,既提升产量又能保证服装外表美观。

  采购模式:公司根据订单需求,形成相应采购计划,依照供应商管理流程选择符合要求的合作方供货。另一方面,随着成本费用的逐年增加,公司结合多年纺织品贸易行业的经验,积极拓展采购渠道,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采购成本。

  销售模式:经过多年耕耘,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业务板块拥有了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客户的信赖。公司在此基础上加强市场拓展,充分依托优势资源,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积极对重点客户进行挖潜,做大优势客户,加强终端市场开拓,确保全产全销。

  生产模式:公司在东南亚设有生产基地,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量和交货期进行生产安排,不断开发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差异化产品,优化产品,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公司于2021年7月完成255,687,394股普通股股票的非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由非公开发行前的852,291,316股变为发行后的1,107,978,710股。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的相关规定,于发行完成后次月按照新股本股数计算公司每股收益。具体可见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一、股本变动情况”/“(一)股份变动情况表”/“3、股份变动对最近一年和最近一期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的影响”。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