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钱看到机会 逆行亮明态度

  (上接A01版)已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特别是一些具备长期发展空间的成长板块。”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陆彬近日表示,越是市场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相信常识,把握机会”。

  近期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提升,ETF净申购现象增多,表明一些资金正趁着市场“磨底”进行布局。

  中长期资金正亮明态度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持续不断引入长期增量资金,不仅是发达国家股市‘慢牛’的‘压舱石’,亦是成熟市场抵御各种外部风险的‘定海神针’。”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随着风险收益比的修复,长钱入市意愿正在上升,监管部门适时加以鼓励引导,有助于发挥中长期资金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

  证监会近日召开的机构投资者座谈会,进一步释放了鼓励引导长钱入市的政策信号。《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持续推动保险、理财、信托等各类资管机构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形式提高权益投资实际占比,并实施长周期考核。

  鼓励引导长钱入市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取向。业界预期,当前形势下有望迎来更多实质性举措,加快推动市场投资理念、参与主体结构的优化。

  在权益投资额度方面,不少机构还有提升空间。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1月下旬成立的36只主动权益类次新基金在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平均值为53.83%。在迅速建仓的次新基金中,持有期在1年以上的基金产品,更敢于提升股票仓位。“这显示出中长期资金对于市场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这些基金经理已经用股票仓位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华宝证券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市场生态有望逐步优化

  可以预期,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占比,将是未来A股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当前市场调整至低位,恰恰提供了推进这一工作的较好时机。

  在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中,引入境外长期资金仍是一大看点。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看来,随着市场对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我们已经观察到了积极的政策信号,而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有望吸引海外投资者重回A股市场。”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说。

  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循环的制度建设值得期待。在不少机构看来,近期出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业内人士期待,继续完善鼓励中长期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放宽中长期资金参与私募证券基金的限制等。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当前我国中长期权益类产品尚有欠缺,应进一步加大中长期权益类产品的供给力度,加强与境外机构的研发合作,引导更多的家庭财富配置权益类资产。

  在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加适合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有望逐步优化。专家认为,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将增强市场吸引力,为长期投资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风物长宜放眼量。李迅雷认为,近期市场出现了一些非理性下跌的现象,估值下移较多。不过,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仍快于GDP增速,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发力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历史上,每次低点过后,市场都将迎来绝好投资机会。”他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