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56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五矿资本母公司本年实现净利润1,289,879,349.98元,减去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28,987,935.00元,加上母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为887,904,657.29元,减去报告期内分配的利润1,959,319,040.49元,本年度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89,477,031.78元。

  鉴于五矿资本为控股型公司,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主要来源于各级子公司的分红,而各级子公司 2021 年度的分红方案尚未实施。为此,五矿资本将要求各级子公司尽快实施分红方案,并计划于 2022 年中期提出利润分配预案。2021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信托行业

  报告期末,全国范围内共有信托公司68家,五矿信托主要经营指标均位居信托行业前列。报告期内,以“服务实体、回归本源”为主基调的行业转型持续深化,行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能力正在重塑,信托行业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积极有为促进共同富裕,有序压降融资和通道类业务,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新机遇,构建差异化的资管能力、拓展绿色信托业务实践,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在转型关键期,信托行业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不仅在传统领域的竞争主体日益增加,在净值化业务等领域也需要与资管同业进行比拼,市场竞争加剧了行业各家机构的分化,各信托公司均积极寻求在转型中打造出基于自身优势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21年度行业发展评析,截至2021年4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55万亿元,同比增长0.29%。信托资产整体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信托财产来源发生实质变化。单一资金信托加速下降,降幅达28.00%;集合资金信托稳步增长,比上年末增长4.10%;管理资产信托快速增长,较上年末增幅高达32.53%。二是信托功能发生重大变化。主动管理信托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事务管理类信托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动管理信托内部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融资类信托规模降幅高达26.28%,投资类信托规模增幅高达31.92%。事务管理类信托中的通道信托加速下降,而服务信托则快速上升。三是信托投向发生较大变化。资金信托表现出“一稳、一升、三降”的变化趋势。“一稳”是资金信托投向工商企业的占比保持相对平稳。“一升”是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三降”是资金信托投向基础产业、房地产和金融机构三大领域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势头。

  报告期内,信托监管继续以“治乱象、防风险、促进转型、深化改革”为重点,新公布整顿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内控合规管理建设,以及强化信托业务风险防控、优化信托公司治理机制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强化信托行业整体风险控制,引导信托公司转型发展。信托公司将对照监管要求有效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发展、有效转型。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信托公司将更积极探讨稳健展业的合规路径和落实方案,前瞻性地将监管政策内化为展业标准。监管框架的明晰将推动信托业逐步形成新发展格局,资产管理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等信托业务将成为行业主流。

  (二)租赁行业

  报告期末,全国范围内共有金融租赁公司68家(不含3家金融租赁公司设立的专业子公司),股东背景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央企和地方企业等,外贸租赁属央企产业系股东背景,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指标处于非银系金融租赁公司前列。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金融租赁行业经过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处于稳步发展,提质转型阶段。行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贯彻监管回归租赁本源的政策指导,逐步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探索特色化、专业化道路。一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发挥融物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上发力。二是探索特色化经营,依托各自资源禀赋,或突出传统优质航空航运、工程机械等大型交通工具、设备租赁优势,或布局车辆、农机等普惠金融市场,或探索光伏、大数据中心等新能源、新基建领域等;三是金融科技赋能,将金融科技应用在客户拓展、风险把控、租赁物管理的流程中,提升全流程业务效率。

  202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等与融资租赁业务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开始施行,明确了融资租赁等非典型担保交易的担保功能,在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和相关担保法律关系方面具有新的规范指引作用。

  (三)证券行业

  报告期末,全行业共139家证券公司,五矿证券主要经营指标处于中型券商行列。过去几年来,证券行业发展持续向头部集聚,业务、客户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激烈。大券商凭借先发优势和集团化运作,在资金资产端,以及零售和机构客户端,建立起母子公司综合化优势,中小券商在竞争中开始探索特色化转型。

  报告期内,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深化,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监管强化多层次股权和债券功能发挥,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市场资金结构、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收敛,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为证券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行业整体经营情况稳中有进,各主营业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推进,客户基础不断夯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成为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206.90亿元,同比增长53.96%,收入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13.39%,提升3.02个百分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88万亿,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规模大幅上升112.52%,达到3.28万亿元。

  报告期内,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长期来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规范净化资本市场发展环境,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供新的重要保障。同时,监管持续出台政策压实券商保荐责任,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前提下,监管保持了IPO常态化发行节奏,但是坚持从严审核,强化现场核查力度。在债务融资领域,2021年4月国务院发文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剥离融资功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依法重组或清算,隐形债务压力较大的红色及黄色城投县市发债或上市企业的债务压力均较大,短期内已经对信用债发行市场形成了冲击。证监会易会满主席在证券业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上提出,证券行业要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做专做优做精做强,要在“特色、强项、专长、精品”方面下功夫,走出精品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加速了证券公司特色化探索进程。

  (四)期货行业

  报告期内,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分布在31个辖区,全年累计交易额579.39万亿元,同比增长32.97%,累计交易量72.62亿手,同比增长20.68%,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94.64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净利润137.05亿元,同比增长59.30%,五矿期货为行业头部公司中为数不多的产业背景期货公司。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全球大宗商品交割波动加剧的大环境下,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日渐凸显,实体企业利用套期保值和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加,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期货品种创新力度持续加大,中国期货市场共上市4个新品种,截至报告期末中国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共94个品种,其中商品类84个,金融类10个。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增加至9个,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三类品种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避险产品和配置工具。创新业务转型发展提速。期货传统经纪业务仍占主导地位,2021年全市场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与此同时,投资咨询业务、资管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等创新业务收入也在增长,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35%和26%。

  2021年,期货监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期货监管部门通过制度建设、强化责任等方式不断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问责机制,夯实期货市场法治建设基础,填补监管空白,期货行业基本法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发布实施;《期货和衍生品法》将于202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监管机构发布《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纲要》,通过进一步夯实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纠纷调解、诚信管理、投诉处理等职能,设立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引导全行业开展构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推动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本公司为控股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五矿资本控股来控股所属金融牌照公司:五矿信托、外贸租赁、五矿证券及五矿期货。上述公司分别经营信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证券业务及期货业务。报告期内,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一)信托业务

  1.五矿信托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五矿信托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01034271),主要业务包括信托业务、固有业务和投资顾问等中介业务,信托资金投向涉及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基础产业、房地产、工商企业等多个领域;业务结构包括资本市场业务、房地产业务、同业业务、政信业务、工商企业类业务在内的传统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产业基金业务、慈善信托、家族信托在内的创新业务;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业务。

  五矿信托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运用信托制度开展各类信托业务获取信托报酬,并通过固有财产的投资运用获取投资收益。

  2.五矿信托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二次转型”、坚守风险底线,开创稳健信托、文化信托、创新信托、质效信托和共享信托“五大信托”新局面。截至报告期末,五矿信托总资产2,702,533.44万元,净资产2,315,988.42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465,631.54万元,净利润236,227.24万元。五矿信托坚决落实行业监管新要求,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持续优化信托资产投向,截至报告期末,五矿信托信托资产规模8,174.05亿元,其中主动管理类资产规模7,123.35亿元,占比87.21%。

  截至报告期末,五矿信托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信托蓄力发展标品业务,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集合标品业务存续规模3,015.52亿元,占比36.89%;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创新业务存续规模2,332.28亿元,占比28.53%;升级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全面强化向资产配置转型,零售规模超过1,200亿元,销售能力、服务能力进入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五矿信托着力加强“一主四辅”品牌建设,全年共荣获权威奖项22个,包括“诚信托·卓越公司奖”、“年度值得托付信托机构”、“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等多项国内大奖,实现了《亚洲货币》《财资》《亚洲银行家》三项国际权威财富荣誉大满贯。

  (二)融资租赁业务

  1.外贸租赁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外贸租赁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许可证》(编号M0001H211000001),主要业务包括直租业务、售后回租业务和经营性租赁业务等,业务领域涉及交通运输、清洁能源、工程机械、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外贸租赁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获取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

  2.外贸租赁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外贸租赁秉持稳健经营、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特色化与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截至报告期末,外贸租赁总资产6,102,915.10万元、净资产1,066,840.70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43,987.15万元,其中,利息收入329,725.79万元,手续费收入13,941.74万元,实现净利润98,216.03万元。外贸租赁坚决落实监管新要求,定位实体、聚焦实物、融入实业,截至报告期末,外贸租赁存续融资租赁项目346个,融资租赁资产余额607.81亿元。报告期内,外贸租赁新签融资租赁合同91笔,新签合同本金金额262.96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外贸租赁融资租赁资产行业分布如下:

  单位:万元、%

  ■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外贸租赁以国家战略为着眼点,重点开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领域内的项目,报告期内外贸租赁在上述区域内的项目投放金额合计占比达到73%,有力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石,以战略新兴、绿色环保产业为重要增长点,重点服务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证券业务

  1.五矿证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五矿证券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23043784M),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并通过五矿金通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通过五矿金鼎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五矿证券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为通过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佣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通过证券投资获取投资收益。

  2.五矿证券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持续健全与资本市场改革相适应的能力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五矿证券总资产2,919,268.92万元,净资产1,106,904.46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216,130.13万元,净利润52,700.14万元。综合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报告期末,五矿证券收入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注:营业总收入不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收益及资产处置收益。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证券着力推进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投行、资管业务上新台阶,股权投行业务取得新突破,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多单落地;债权投行业务获得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分销业务资格。资产管理业务深入推进主动管理转型,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

  经纪、信用业务呈新增长,经纪业务探索财富管理转型,金融产品销售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两融业务加大营销力度,两融余额达到新高;股质业务报告期末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息合计余额7.26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47.52%;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本息合计余额16.04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189.73%。

  自营业务、私募子公司、另类子公司呈现新气象。自营业务不断规范投资管理流程,探索多元化投资手段。私募股权基金业务聚焦并购重组基金、盲池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三大类型,稳步推动项目落地。另类投资业务落地首单科创板跟投项目长远锂科IPO,实现较好收益。

  报告期内,五矿证券获得行业评级达到A类A级,并荣获《国际金融报》2021年度新锐品牌奖,《证券时报》2021中国证券业新锐资管机构君鼎奖、《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度最具发展潜力券商资管金鼎奖、2021年度A股最佳债券承销商,《中国基金报》中国最佳权益类券商资管奖等诸多奖项,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四)期货业务

  1.五矿期货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五矿期货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持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1922232830),主要业务包括期货、期权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等,并通过五矿产业金融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等风险管理业务,通过五矿金服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五矿期货业务经营模式为通过提供衍生品综合服务获取各类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以及通过自有资金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等。

  2.五矿期货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坚定以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方向,加快业务转型升级,衍生品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五矿期货总资产1,928,536.76万元,净资产416,816.25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280,584.08万元;净利润15,916.09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五矿期货收入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注:1.营业收入不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收益及资产处置收益;2.其他业务收入包含房租收入、交易所会议服务收入、咨询业务收入及结构化主体收入。

  在业务发展方面,报告期内,五矿期货经纪业务以产业客户、金融机构客户为主攻方向,优化服务手段、升级服务平台,客户权益实现新高;探索财富管理业务,启动基金销售牌照和基金代销业务资质申请工作。风险管理业务聚焦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调研,推进场外期权业务开展。做市业务深耕细作做市品种,继续扩大规模和提升交易能力,做市数量和效益稳居行业前列。资产管理业务布局优化业务团队,探索与各金融机构合作新模式,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国际业务实现客户权益和收益的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五矿期货连续两年获评行业最高AA评级,并荣获“中国最佳期货公司”、“中国期货公司金牌管理团队”等多项国内大奖,连续三年获得国际奖项认可,荣获FOW“2021年度最佳中国期货公司”奖项,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公司主要业务的市场地位及行业变化情况详见本节“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及“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部分。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注1:公司自 2021 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将部分运输成本自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并对上年同期数进行追溯调整。

  注2:公司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8.39%,主要系五矿产业金融因改善业务结构,着力提升公司盈利质量,减少期货风险管理业务规模,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较大。

  注3:因公司2020年发行优先股计入其他权益工具,计算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时已剔除归属于优先股股东的股息、权益等影响。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