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监会召开座谈会
机构应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4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应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提振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维护市场稳定,有望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广度深度

  会议指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加速的新环境下,各家机构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专业优势,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增强投资能力。从战略规划上重视权益投资,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壮大投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投资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优化公司经营模式;二是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长周期考核是平衡投资端与负债端的关键机制,应着眼长远,实施长周期考核,促进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三是发挥专业投资者功能。通过行使投票权、质询权、建议权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重视培育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发挥专业买方作用;四是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促进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始终是监管部门工作重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对机构投资者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推动社保、保险、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促进提升权益投资比例,(下转A04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