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1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扰动拉大经济“温差”
稳增长力保经济热度

  (上接A01版)张海涛介绍,目前,公司4月以来的产量环比3月约有20%的增长。他也承认,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多,供应链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物流不畅是目前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难题。东北地区一家大型钢铁公司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钢铁是大宗物资进出量很大的行业,一旦运输跟不上,企业就很可能停摆。“公司第一时间协调用铁路运输代替公路运输,但当大家都这么干时,铁路运力也变得很紧张,有些地区协调不下来。”这位负责人感叹,往年会有季节性回暖行情,但今年二季度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目前,公司在尽全力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公路运输在逐步改善,未来经营要看运输改善的情况。”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和各地均在发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需求不振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症结所在。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国内局部疫情反弹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中断,直接压制总需求,而需求提振过程相对复杂和漫长,特别是消费的复苏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存在较大关系,不易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外需也在减弱。从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0%,创近5个月新低。部分外贸企业人士表示,订单明显减少。“一方面因为物流不畅,有单不敢接;另一方面,一些订单被海外市场分流了。”陈建勇说。

  在柳工国际部高级总监李东春看来,公司二季度海外业务发展依然较好,但随着全球疫情管控逐步放开,三四季度或出现一些新变化,海外业务增速预计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使我国面临更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并在贸易、价格、金融、预期等方面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温彬提醒,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加码稳增长 力促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保住市场主体,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延续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要加大。对于新业态企业,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包容性的监管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措施。

  在为企业减负方面,某上市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应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出台运输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在银行信贷方面予以无偿展期等支持。

  目前,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专家分析,这从降成本、扩需求两端发力,助力企业渡过难关。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有机构认为,降准的较快落地是对市场关切的及时回应,释放了加快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信号。政策发力将不仅仅是在货币政策层面,还将包括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改革红利等。

  在财税政策方面,温彬建议,可综合采取多补贴等措施,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增强企业的接单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促进产业链正常运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交通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研究储备新的政策预案,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同时,将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不少机构预测,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7%,将助力经济企稳回升。“随着疫情影响降低,国内基建工程开工率会逐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工程机械行业需求的回升,年内行业需求将形成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柳工董秘黄华琳说。

  在温彬看来,二季度稳增长政策将保持较大力度,货币政策将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税降费等政策会集中落地并逐渐发挥作用,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预计二季度GDP增长约5.3%,全年GDP增速将保持逐季上升态势,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