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5版:广 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1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姚秋:严守风险底线 股债协同追求高性价比收益

  面对横跨多个资产类别、考验资产配置能力的“固收+”投资,广发基金债券投资部总经理姚秋总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在他看来,要做好“固收+”,需要恪守两个原则:一是控制风险敞口,二是重视资产估值。

  在收益的来源上,他对每一类资产都有清晰的定位:债券是基础性收益来源,股票是弹性担当,转债则不定时提供补充性的收益。他会结合风险预算条件和三类资产的收益风险比进行配置,获取多类资产的累加收益,每一类资产都不追求做到极致。

  在这样的思路下,姚秋的管理风格显得积极而不激进,温和又不失进取,长期业绩出众,同时回撤控制又处在非常优秀的水平。

  丰富的多资产管理经验

  自下而上进行微观验证

  姚秋首次接触投资是在求学期间。作为金融专业学生,他曾自2004年起通过个人账户投资股票。基于个人的投资兴趣和扎实的专业背景,姚秋在实践中构建起自己的股票研究体系。

  2009年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姚秋先后在建行北京分行投行部和工行资产管理部任职。在工行期间,姚秋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负责债券投资,尤其是信用债投资;二是管理几百亿规模的理财产品,将资金分配到债券、非标、存款等;三是策略研究,包括债券、股票、商品等子类资产。

  早年的职业经历,为姚秋管理“固收+”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长期在银行管理债券组合,使得他对宏观变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股票的实盘操作,让他坚信基本面的变化会反映在资产价格上,注重自下而上的微观调研和验证。此外,理财产品的管理经历,让风险控制成为他最看重的投资环节。

  2014年4月,姚秋离开工行资管部,加入新华基金,陆续管理保本基金、二级债基、混合基金等产品。其中,新华阿里一号保本基金从2014年三季度开始到2017年5月产品结束运作期间,每个季度都实现正收益,年化收益高达20.58%,期间最大回撤仅4.72%,年化夏普高达2.46。

  2015年6月,姚秋开始管理二级债基新华增盈回报,直到2021年底卸任,累计管理回报达54.44%,年化回报6.85%,最大回撤仅3.45%。在这七年间,股票和债券经历了不同的牛熊周期,但新华增盈回报各年均取得正收益,业绩稳定性突出。

  长期出众的业绩回报和回撤控制,成为姚秋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佐证。2022年,姚秋加入广发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团队。在他看来,广发在股票、债券等领域均有着深厚的研究积累,能够为“固收+”提供充分的支持。

  注重风险收益比 有效获取多元收益

  谈起投资框架,姚秋提到三个关键词,分别是“风险敞口”“估值”和“累加收益”。

  “我的总体思路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遵循控制总风险敞口和适度分散的原则下,根据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比进行仓位分配和动态调整,获取来自股票、纯债、转债三类资产的累加收益。”姚秋阐述道。

  姚秋认为,做好“固收+”首先是根据产品定位和收益目标做好风险敞口设计,一是要控制总的风险敞口,二是对于单一资产尤其是高估的资产要降低风险敞口,否则市场出现利空时就会带来较大的回撤。

  在这个前提下,姚秋再结合基本面和估值对大类资产进行比价。其中,债券收益率跟宏观经济高度相关,也和其他资产提供的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债券估值往往会成为姚秋投资中的估值之锚。

  对于纯债,姚秋的原则是只投AAA评级无瑕疵信用债,同时阶段性把握利率债的大波段机会。“我不倾向于在久期上做过于频繁的调整,除非收益率真的很高或者收益率真的很低,并能给出确定性的证据。这样做下来,债券部分票息收益偏虽然低,但组合足够安全。”姚秋表示。

  而权益资产的研究,则占据姚秋过半的精力。在他看来,虽然股票的占比不高,却是组合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据业绩归因分析,自2017年至2020年底,新华增盈回报的股票和债券贡献的收益占比分别约为47%和50%。

  在股票选择上,姚秋会建一个容纳200只左右个股的股票池,入选的股票需要符合两个特点:一是基本面变化足够慢,二是基本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期的。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一只入池的股票做估值评估。

  在组合管理上,姚秋会严格限制估值较高标的的占比,大部分仓位投向估值偏低或者合理的标的。其次,对单一行业、每只股票的持仓做集中度的限制,单只股票占净值比的上限是1.5%,单一行业最大上限是30%。第三则是尽量选择行业相关度较低的标的。

  对于转债,姚秋会用两种逻辑进行配置,第一种是转债具有较高安全边际时,此时增加转债持仓不会明显增加组合的风险暴露。第二种是作为正股替代,当正股上行空间大但回撤风险也较高时,他会选用转股溢价率合理的转债替代正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