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资管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能源创一流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神华2021年度业绩综述

  “勇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能源消费总量随之水涨船高,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形势。中国神华认真落实能源保供部署,充分发挥资源、规模及一体化运营优势,加强资源组织和运输调度,克服煤炭市场波动和极端天气影响,保供保暖保民生,“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

  公司去年煤炭产量3.1亿吨、增幅5.3%;煤炭销售量4.8亿吨、增幅8.0%,远高于全国煤炭消费量4.6%的增幅。年发电量1664.5亿千瓦时、增幅22.1%,同样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10.3%的增幅,以及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8.1%的增幅。

  在增产保供的同时,中国神华年度长协采用“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模式,严格兑现煤炭长协合同约定价格,做到了稳价稳预期,有力引导了煤炭市场稳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而圆满完成保供任务的“秘笈”则在于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

  从141.5亿吨煤炭保有可采储量,到2408公里铁路总里程、2.7亿吨港口和码头年装船能力、218万载重吨自有船舶运力,再到3789.9万千瓦运营发电总装机、60万吨煤制烯烃年生产能力,中国神华以煤炭生产为起点,利用自有铁路、港口、船舶运输网络,直达下游电力、煤化工产业,打造出一条上下游贯通、一体化发展运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这既是其稳定发展、持续盈利的源头活水,也让其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扛得住、冲得上、顶得起。

  在做好做优存量的基础上,公司同时推进增量接续。煤炭产业,新街项目已获得内蒙古东胜煤田台格庙南区矿产资源探矿权,北电胜利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哈尔乌素露天矿、黑岱沟露天矿等接续用地审批程序取得进展,神山露天煤矿、黄玉川矿、青龙寺矿被列入政府拟核增计划或应急保供清单,拟核增产能460万吨。电力产业,新投运7台632万千瓦超超临界低能耗燃煤发电机组。运输产业,黄大铁路与东营疏港铁路、益羊铁路、大莱龙铁路实现互联互通,具备1500万吨以上运输能力。从发展势头和后劲看,2022年,中国神华实现“稳中有进”仍然可期。

  “一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科学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确保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神华董事长王祥喜在3月25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如是说。

  “勇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为促进各产业全面发展,中国神华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主业、瞄准先进、做精做专,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智能矿山、智能运输、智能电站、智能化工呈现百花争艳、千帆竞渡的新局面。2021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754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

  强强联合建设智能矿山。2021年8月,神东煤炭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煤矿鸿蒙操作系统”,以统一的协议和接口,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互联互通问题,促成国产操作系统首次工业化应用,迈出万物互联智能矿山的关键一步。9月,准能集团与中国电信合作,以“5G+智慧矿山联合创新实验室”为平台,打造智能矿山5G应用的标杆示范项目。同月,宝日希勒露天煤矿极寒型复杂气候环境露天煤矿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安全示范项目,通过安全评审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应用5大类21种140余台煤矿机器人,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26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处、智能化选煤厂6座、露天矿卡车无人驾驶项目2个。

  5G、鸿蒙、大数据等具有鲜明“互联网+”、信息化特征的科技符号,与运输、电站深度融合,也同样铸就一个个生动实践。

  看智能驾驶,包神铁路重载机车智能驾驶系统利用智能视频识别、远距离雷达探测、北斗导航差分定位、自动收集气象信息、智能变频等技术,实现23个应用场景智能化操控全覆盖,为智能驾驶技术大规模运用提供了成功案例。

  看智能运输,铁路装备公司建成重载铁路货车智能运维状态修系统,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检修正式进入智能诊断、精准施修的智能运维新时代。朔黄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采用移动闭塞技术的重载铁路,改造后平均发车间隔缩短约33.6%,运输能力提升约24.3%,信号系统设备综合维修成本降低约20%。

  看智能港口,黄骅港先后实施完成智能堆场改造、装船机远程操控,全面实现煤港翻、堆、取、装全天候自动作业,成为世界首个全流程智能化作业的煤炭散货港口。天津港务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基于船岸数字孪生的智能装船系统,为全球散货港口全流程智慧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看智能电站,北京燃气实现“一控三中心”的运营模式,按岗位定制智能工作平台,实现一键启停、无人值守、全员值班、一体化集成、三维展示、智能巡检等关键应用,成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用人最少、近零排放的智能生态电厂。

  打基础,利长远。公司去年投入年度研发资金33.47亿元,同比增长55.7%,重点围绕煤炭绿色开发、清洁利用和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进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专家工作站6个,牵头承担7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面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勇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

  实现“3060”双碳目标,是中国协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神华作为高碳能源企业,既面临着巨大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转型机遇。

  “到2030年,范围一、范围二排放总量较2020年增幅控制在48%以内,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公司已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正在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多模式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采取建设生产运营和股权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策略,以基地集中式和分布式运营并举为未来发展增添“新”动力。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每年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不低于60万千瓦。已先后出资60亿元参与设立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将带动近1000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积土成山、不拒细流,充分利用煤矿、铁路、电厂周边优质的风光资源建设新能源项目。所属胜利能源计划利用露天矿排土场及沿帮排土场平盘平整宽阔、光照条件好的天然优势,开发建设1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保障性并网项目名单。

  2021年12月31日,中国神华参与启动“呼和浩特·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零碳五星示范项目”,探索驱动零碳产业园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和新能源基地三大区块协同发展。

  全力推进各产业低碳绿色发展。2021年度新增绿化面积9256万平方米,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等国家重点项目通过验收,20处煤矿入选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产能全国领先。国内首条长距离“煤来灰去”输送系统——胜利一号露天煤矿至胜利发电厂工程正式投产运行,为草原的蓝天白云再筑一道坚实屏障。优先发展高效低碳煤电,积极推进现役煤电节能提效改造,建成“15万吨/年燃烧后CO2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国家重点工程,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

  2021年12月,“神东‘五采五治’‘三期三圈’生态环保治理项目”获国家生态环保领域的权威奖项——全国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

  2022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自然经济系列报告,准格尔矿区生态修复实践入选“开展自然受益型矿产资源开采”案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致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神华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开采技术,积极推动燃煤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及灵活性改造,促进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大力降低综合能源消耗,坚定不移走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清洁化发展之路。

  以共享共赢携手“创享共富美好生活”

  3月25日,中国神华披露2021年度现金分红方案。这一消息立刻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引起了追捧式热议。《中国神华分红超预期股息率近10%》《神华100%分红大超预期,煤炭价值投资正当时》《分红大户来了!5000亿巨头宣布派现504亿,去年大赚502亿》……各类财经媒体和自媒体一致发文,纷纷称赞中国神华为“分红牛”“现金牛”“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好公司”。

  高度重视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坚持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神华一直致力构建长期、稳定、共赢的股东关系。2019至2021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2019年度为57.9%,2020年度为91.8%,2021年度则为100.4%。

  大手笔分红的豪气,来自优秀的业绩,来自稳健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底气,还来自实干的担当和奉献的情怀。在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中国神华坚持以人为本、共创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在陕西米脂县和吴堡县、四川布拖县3个定点帮扶县,以及西藏聂荣县1个对口支援县开展地企共建和属地援助,助推乡村特色产业、义务教育、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投入资金约1.2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个,培训技能人才、基层干部3414人次,引进外部资金70万元。中国神华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入选北京市上市公司协会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扶贫干部胡小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积极落实国资委“央地百对企业”振兴东北协作行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开展实地对接,建立健全联合工作机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全面振兴东北贡献力量。

  充分发挥自身应急救援体系和专业队伍作用,积极参与榆林郝家梁煤矿溃水溃沙等事故救援、河南省抗洪抢险,受到当地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赞扬。

  秉持“感恩祖国、回报社会、回馈人民”的理念,主动参与防疫抗疫、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爱心行动、社区建设等公益活动,惠及一方民生,增进稳定和谐,努力打造可担大任、值得信任、受人尊敬的一流企业。2021年,对外捐赠资金约3.89亿元,志愿者数量10137名,服务总时长154658小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携手共创共赢,不负信任重托,中国神华仍全力做好能源保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做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上市公司的征程上砥砺奋发、笃行不怠!

  中国神华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旗下A+H股上市公司,近年来全面贯彻各项决策部署,在集团党组和公司党委的带领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深入实施“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绿色转型、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管理提升、深化改革、党的建设“六个开新局”,快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用行动和业绩实现了跃升、获得了广泛赞誉。

  2021年,公司瞄准绿色低碳加速转型升级,聚焦科技赋能打造智慧企业,率先实现多项“零的突破”。总市值达到662亿美元,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502.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2.53元;拟每股派发现金2.54元,分红总额504.66亿元,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514.64亿元。获得中国证券金紫荆奖、上市公司金牛奖、天马奖、央企ESG先锋50、首批中国ESG示范企业、CDP水安全优秀表现奖等荣誉,在普氏能源资讯公布的“全球能源公司2021年度250强”榜单中,名列总榜第2位、中国企业第1位。

  数据见证成长,行动彰显力量。在一组组数字、一个个项目、一项项荣誉背后,是中国神华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与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坚定信念,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不懈努力,也充分彰显了一家负责任央企共享发展成果、共筑美好和谐社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CIS-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