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十年研发投入8456亿元 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5.9%
业绩喜忧参半 华为应对不确定性能力提升
● 本报记者 张兴旺

  3月28日,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在深圳举行。2021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净利润为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出席华为业绩发布会时表示,华为的真正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这才是华为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据悉,2019年至2021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316.59亿元、1418.93亿元、1427亿元。近十年研发投入累计达8456亿元。

  ● 本报记者 张兴旺

  有喜有忧

  2021年,华为有喜也有忧。供应受限,手机销量大幅下滑。2021年,华为手机跌出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位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为业绩。

  2021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净利润为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孟晚舟表示,收入下降主要是缺芯、疫情等原因。华为称,净利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出售部分业务的收益、经营质量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孟晚舟表示:“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得益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2021年华为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加,达到597亿元;资产负债率降到57.8%,整体财务结构的韧性和弹性都在加强。

  2021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实现收入2815亿元,企业业务实现收入1024亿元,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243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4829.16亿元,这也意味着,2021年消费者业务收入下滑近一半。

  去年,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遭遇“无牌可打”的局面,从卖华为手机转向助力合作伙伴卖车。目前,余承东还执掌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在积极与有关各方探讨手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但业内人士认为,华为消费者业务也有亮点。2021年12月,华为P50宝盒“翻盖式”折叠屏手机发布。

  鸿蒙操作系统也取得突破。2021年,鸿蒙操作系统在华为手机端使用。2021年12月底,据余承东介绍,搭载HarmonyOS的设备总数突破3.2亿台。其中,华为设备数超2.2亿台,鸿蒙智联2021年新增生态设备发货量超1亿台。

  这与华为在鸿蒙上的大力投入有关。据了解,三年来,华为在鸿蒙生态上已投入超500亿元。

  2021年,华为还加码了数字能源产业投入,斥资30亿元成立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这也让华为另一大业务浮出水面:华为逆变器已连续多年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大手笔投入研发

  人才和研发投入是华为的财富。2021年,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142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达到8456亿元。

  2021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业内人士分析,华为如此投入研发也是为了不断地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华为不仅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在操作系统方面也推出了鸿蒙、欧拉操作系统,未来的华为值得期待。

  谈及华为是否度过了最黑暗的阶段,孟晚舟说:“2021年对华为而言,也许已经穿过了这次劫难的黑障区,这与全体员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的队伍在这三年持续承压中变得更加团结,我们的策略也在这三年中变得更加明确。面向未来,我们依然会加大在人才、研发领域的投入,通过技术强度和人才浓度来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求生存谋发展

  孟晚舟表示,华为“承重”三年,更强更稳更有韧性。

  在发布会上,郭平表示,华为在产品力、创新力上还是持续赢得了客户和业界的认可。但是,华为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2022年还要继续“求生存,谋发展”。

  郭平称,人才、科研、创新是华为赖以发展的基础,华为任何时候都会加大对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吸引。

  在2021年年报中,华为表示,公司19.5万员工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据郭平介绍,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够解决华为现在的状况,使得华为进一步发展。2020年-2021年,华为共招聘应届毕业生约2.6万人,有300多名是华为定义的“天才少年”,2022年华为计划招聘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

  郭平称:“华为将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前进,依靠人才、科研和创新精神三要素,持续加大投入,力求实现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的技术底座重构,构筑长期竞争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