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度型开放行稳致远 人民币资产魅力十足
● 本报记者 费杨生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费杨生 昝秀丽

  

  三一重工、杉杉股份、国轩高科、乐普医疗日前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资本市场深入推进双向开放的最新注脚,也是对投资者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疑虑的有力回应。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前期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情况下,北向资金净流出是投资者正常的避险行为,并不代表外资不看好人民币资产,更不宜曲解为外资对A股市场开放前景悲观。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基本面将持续改善,人民币资产将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外资加大投资力度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A股市场长期投资逻辑不变

  上周(3月14日-18日),北向资金净流出约167亿元,但17日、18日实现连续净流入。北向资金被视为外资配置A股的风向标。在前期市场恐慌情绪较浓情况下,其连续净流出对投资者造成较大的情绪面冲击,投资者担心外资投资逻辑生变。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外资对A股市场的投资可简单分为交易盘和配置盘,北向资金里有不少资金就是短期的交易盘,境外养老金机构以及追踪国际主要指数的基金则更多代表长期投资的配置盘。在前期市场下跌阶段,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抬升,部分资金离场避险属正常现象,但配置盘资金大多并未离场。

  境外投资机构普遍看好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综合高盛、花旗等境外机构观点来看,其大多认为,中国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表现出了稳增长的决心,未来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政策支持将成为稳信心、稳增长的关键。

  从发达经济体紧缩政策的影响来看,也不宜夸大对资金流向逆转的担忧。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对比分析了美联储数次加息周期对A股市场的影响后发现,在基本面坚挺的情形下,美联储加息对A股市场影响相对有限,目前就属于这种情况。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同样认为,对中国资产而言,稳增长力度更加重要,外部扰动逐步减少或预期兑现后,自身增长和政策预期将对A股起到更大作用。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开放大门将越开越大。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商务部数据显示,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同比增长37.9%;全国外资企业总体经营稳定,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实际到资同比增长74.3%。下一步,我国对外开放将在加大自贸区自贸港先行先试力度、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质增效。

  基本面稳健、开放方向坚定、受外围因素影响有限,外资投资中国资产的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历史经验表明,短期波动无碍长期趋势:从2014年沪港通开通至2021年,北向资金每年均净流入A股;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而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外资在A股市场的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资本市场开放将深入推进

  投资者的另一个担忧是地缘冲突可能加剧逆全球化,对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造成干扰。对此,专家普遍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已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未来覆盖各个市场、机构和产品的双向开放有望得到稳步扩大,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有望得到持续深化,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有望得到不断加强,开放的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下转A02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