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
推进草种业创新高效发展
● 本报记者 潘宇静

  ● 本报记者 潘宇静

  

  “藏粮于草,还绿依草。好草源于良种,好种依托高技。要把有用的种子,种在有需求的地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建议,推进草种业创新高效发展。

  王召明表示,对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已建成的种质资源库、标本、实物及数据资产,建议纳入国家种质资源体系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全国草种种源保护、科研、应用一盘棋。

  据了解,我国草种相对短缺,适合北方耐旱耐寒的牧草品种、生态修复种子、国土绿化乡土草种紧缺。但是,每个地域都有适合种植的“乡土草种、道地药材、优质牧草”。

  因此他建议,依据自然条件、气候因子、生产与生态发展需求,系统布局草种业优势区域、发展方向,建立“草种良繁基地”。同时,设立草种科技服务站或良种推广示范区,联合优质种源企业把开发和科研都下沉到应用端,打通从种子到水肥、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各环节体系。

  目前,草种生产用地成本较高,难以形成大规模、高标准种植基地。王召明建议,启动国家草种业良种工程,例如草种生产示范区,扶持牧草良种、乡土草种繁育,探索适合国情地情的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组织长效政策资金或产业基金,对具有品种权、能规模化生产加工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金融、人才、保险等优惠政策,扶持培育集草种研发、成果转化推广、智能化、机械化服务为一体的‘专精特新’草种龙头企业。”王召明建议。

  王召明表示,草种业研究推广要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和“单一品种思维”,用数据、靠应用来精准导航。比如,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就能创新研究种业增产、快繁,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数字种业体系,用数字技术分析每一个区域的水土气指标、原来有什么特色种子、现在适合种什么、怎么从资源库中育成良种、怎么种到地里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