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2022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蒙西水泥化验室主任刘丽芬:
加大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利用
● 本报记者 董添

  ● 本报记者 董添

  

  全国人大代表、蒙西水泥化验室主任刘丽芬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加大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实现“双碳”目标。

  “工业副产石膏作为八大工业固废之一,涉及化工、电力、冶金、农业等多个领域十几万家企业。目前工业副产石膏的累积堆存量已超过8亿吨。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存,既占用土地,又浪费资源,其含有的酸性及其他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刘丽芬说。

  石膏、水泥、石灰并称为三大建筑胶凝材料。每生产1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0.9吨,而生产建筑石膏粉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有0.1吨至0.2吨,如规模化应用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受传统建筑结构及建材使用习惯、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匮乏、传统天然石膏建材附加值和品位低、装配式建筑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我国石膏使用在建材领域占比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刘丽芬建议,制定《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强制性国家标准。健全绿色低碳的消费体系与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为促进工业副产石膏利用营造良好氛围。政府加大对工业副产石膏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的力度。提高相关应用行业和消费用户对工业副产石膏的理性认识,树立工业副产石膏是二次资源的科学认知;加强石膏建材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机制,为公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推动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的良性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