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险资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

  (上接A01版)周延礼建议从五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责任投资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共识性原则和投资指引。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责任投资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行业间探索建立共同遵守的尽责管理原则和投资指引。同时,研究制定行业绿色投资指引和评价机制,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路径。

  二是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丰富绿色底层资产及ESG投资工具。丰富绿色债券体系及碳金融工具,推动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指数产品和绿色保险等规范发展。对股权融资而言,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新能源技术、节碳技术、碳捕捉技术等领域的支持。

  三是构建数据化标准,强化信息披露。从全国发展看,鼓励尽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核算规则体系,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等手段,出台类似欧盟SFDR的标准,强化对投资机构建立ESG框架的要求,提高产品透明度,推动ESG理念的深化,打破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绿色投融资瓶颈,有效制约污染性投资防范“洗绿”风险。从行业发展看,建议制定行业统一信息披露标准,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构建信息披露平台,使信息披露工作数据化、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积极推动责任投资与绿色金融领域能力建设。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加强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及时总结和推广中国责任投资、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构建责任投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将保持稳定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海外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近期走弱,部分高估值板块出现调整。

  周延礼认为,保险资金在控制回撤风险、优化资产配置方面面临一定压力。但要看到,A股市场整体估值逐步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渐显现。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竞争力不断释放,主流保险机构普遍认为A股主要面临短期压力,对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态度。

  “保险资金作为负债资金,需要接受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约束。在股票投资风格上,坚持以长期持有为主,偏好蓝筹股和高股息股票,通常逆势操作,在市场下行、投资价值凸显时增加投资,较少受市场情绪影响。”周延礼表示,截至2021年12月末,险资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投资股票约2.48万亿元。预计2022年保险资金将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风格,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交易,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总体配置比例将保持稳定。

  下一步,周延礼建议,应加大对保险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加大对股票、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助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加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

  在投向上,周延礼透露,险资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创新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投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余额977.84亿元,投向新材料、集成电路、芯片、5G通信等高新技术相关项目余额552.53亿元。

  在他看来,在统筹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互补充,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参与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长期资本性资金支持等方面,保险资金都有较大发力空间。

  关注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

  近年来,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保险公司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在各地快速发展,多地称之为“惠民保”。目前,全国已有60余家保险公司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10个项目,总参保人数逾1亿。

  谈及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周延礼认为,一是大多数城市的项目启动时间不长,经验积累少,如果保障方案设计不合理、数据积累分析不充分,很可能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部分地区的项目在宣传方面存在问题,如对保障责任的介绍不够准确,过分强调最高保障额度。三是部分保险公司在理赔等方面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针对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发展过程中初步暴露的问题,周延礼建议,下一步,要继续支持商业保险机构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严格督促各保险公司落实好相关监管要求,优化产品设计,科学制定保障方案和费率,加强业务回溯,发挥自身服务和专业优势,确保惠民、可持续。同时,持续关注各地项目和经营情况,对盲目抢占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采取监管措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