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2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云勇建议
构建国家级可信数字身份认证服务体系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云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他重点关注5G应用、数字身份认证、老年人“数字鸿沟”等方面的话题。他建议,构建国家级可信数字身份认证服务体系,落实还数于民,做到治数于民,用数于民。此外,加快建立端到端5G公众应用服务体系,将5G应用安全能力纳入5G终端必选功能,向5G公众应用分配相关资源。

  推动5G公众应用健康发展

  “5G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铺路石’,是稳定就业的‘压舱石’。”张云勇说,强大的5G公众网络是新基建的重要组件,其使命是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同时,5G公众应用亦需在现有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下运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等全过程,不仅要保护用户数据和应用安全,而且要在部署过程中防止不正当竞争。

  他建议,首先,应加快建立端到端5G公众应用服务体系,推动5G功能特性和5G应用在终端上的支持与实现。将5G消息、5G增强通话、5G网络切片等使用纳入到5G个人应用衡量体系,将上述功能作为手机入网必选。其次,在公众应用中应充分部署5G应用安全能力,将5G应用安全能力纳入5G终端必选功能。最后,在现有治理体系和市场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向5G公众应用分配相关资源。

  落实还数于民

  随着互联网平台型经济存在的大数据杀熟、违规收集、过度消费等数据滥用问题显性化,持续提升数据治理支撑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张云勇认为,应通过构建国家级可信数字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将可信数字身份关联于数据管理与数据控制,运用可信数字身份认证赋权数据采集、存储、应用、共享、删除、查询、修改、知情同意等操作,进而推进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

  他建议,进一步加强法律保障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进运用可信数字身份认证赋能数据治理,落实还数于民。加强部委联动、行业协同,规划设计可信数字身份认证服务体系与数据治理体系的融合发展。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业链各方通力合作,打出打好组合拳,共建可信数字身份认证服务基础设施,为公民提供数字可信的数据治理服务基座,做到治数于民。同时,强化舆论宣传,加强规模应用,做好用数于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