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法就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出台司法解释
相关负责人答本报记者提问时称,充分关注网络直播问题,司法解释作出较详尽规定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签收等于认可商品质量?拆封就不能无理由退货?经营者享有最终解释权?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发布,对网络消费中常见的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条款进行了列举,明确此类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并完善了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加强消费者售后权益保障。《规定》自3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刘敏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网络直播营销的提问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充分关注了网络直播问题,司法解释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

  规范网络消费格式条款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基本消费方式。而伴随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呈现快速增长的特点,司法实践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介绍,《规定》主要对网络消费合同权利义务、责任主体认定、直播营销民事责任、外卖餐饮民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共20条。

  《规定》坚持合法性审查,规范网络消费格式条款。《规定》第1条对于“签收商品即视为认可商品质量合格”“经营者享有单方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等实践中常见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进行了列举,并作兜底性规定,明确有上述内容的格式条款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规定》完善了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加强消费者售后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置了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规定》对此进一步明确,规定消费者因检查商品的必要对商品进行拆封查验且不影响商品完好,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主张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同时明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规定》还明确虚假刷单、刷评、刷流量合同无效,斩断网络消费市场“黑灰产”链条。网络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伴生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问题,比如出现专门刷单、刷评、刷流量的应用程序、运营团队等“黑灰产”,故意制造虚假记录,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扰乱市场秩序。《规定》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量、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