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未来财富投资机遇
● 邓宇

  书名:《做多中国》

  作者:洪榕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邓宇

  

  如果说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而时代就是最好的试验场。《做多中国》一书着眼于未来图景,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未来财富投资机遇做出前瞻性观察,这种观察源于本书作者从最早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见证者、实践者和参与者的视角出发,勾勒出比较清晰的财富投资机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去探视未来正在发生或即将到来的投资机会。本书的独特性在于,普通投资者的选择或许在很多专业人士眼里显得过于局限或投资空间相对狭窄,但本书所传达出的却是帮助投资者实现小目标的信息。量力而行的前提是拥抱大时代,坚定做多中国,既是从横向看世界,也是纵向看中国自身的发展变迁。

  本书从五个部分论述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即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变迁孕育的不仅仅是经济产业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在这些投资窗口中需要把握的是背后的投资逻辑和投资主线,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从投资视野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例,基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将高科技企业推向了时代发展的前沿,资本创新与企业生命周期的融合互相成就,但是资本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与实体经济脱离的现象。作者分析了疫情期间美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的逻辑和造成的资产泡沫,资本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中国的视角来看,推动科技创新仍有赖于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持,传统的融资体系很难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资本市场,既是顺应科技创新发展大潮流的重要驱动,也是解决长期存在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路径。在这个时代进程中,发展资本市场是应对和化解一系列潜在风险的重要法宝,也是决胜未来前沿科技的时代推手。中国未来将聚焦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北交所的设立、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以及科创板的构建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发展不均衡以及科技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了金融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国家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依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借道资本市场融资体系,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和占比,进而解决长期存在的资金价格问题,并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步伐。作者呼吁投资者摒弃投机性思维,把握超预期机会,在股权投资中做减法,并倡导在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中寻找财富投资机会。

  作者对科技和科技创新等进行了详细讨论。目前,科技创新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再仅仅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而是关乎国家竞争以及企业竞争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确立了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强调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将大有可为。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建设为大量科创企业提供多种类型的投融资支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时机,中国在数字经济、智能科技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投资机会也蕴藏其中。近几年,中国在这些新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不仅从产业政策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而且在资本市场布局上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科创板、北交所以及科创基金、科技金融等。

  书中指出,中国未来在国产品牌建设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以坚持扩大消费内需战略为新的引擎,着眼于从中国的制度优势、发展红利和文化自信等推动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大力发展国潮品牌。本书对中国智能制造、传统文化产品、国产品牌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从投资角度提出了其中的行业机会。事实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并在其中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机会。经过四十多年发展,中国的国产汽车、手机、智能家居、运动服饰等均开始占据国际市场,进入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许多国货不再是廉价的符号,而是品质和品牌的象征。

  本书对拥抱大时代的路径提出了一些观点。其中,作者特别强调投资应认清形势,特别是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要把握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坚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这也是本书观点最集中的体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是决定未来中国发展机遇的重要思路,以此在内需、股市等方面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将衍生出与之相关的能源转型机会,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碳中和产业链,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输电系统以及上游材料、碳交易和环保等,值得所有投资者长期跟踪。作者也提醒到,坚定做多中国的逻辑在于“价格优势+科技优势+人口红利”所构成的巨大力量,未来把握财富投资机会的关键是用对冲思维化解风险,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时代特征和全球形势解锁财富密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