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30岁,成年人一年一度最怕的事情是什么?答案可能是体检。但怕归怕,这也是一年最不能忽略的一件大事。作为基金投资者的我们,手里投资的基金状况也需要定期做好检验,确保投资的健康。基金的系统性体检怎么做呢?这份指南供参考。
第一项 你的投资计划健康吗?
查尔斯·埃利斯在《赢得输家的游戏》一书中强调,投资中最重要的是确立长期目标和相应的投资方案;但比较讽刺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容易被令人兴奋的、短期的“获胜机会”所迷惑,而分散了我们对长线规划的注意力。
如何检查自己的整体投资计划是否健康?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用于基金投资的钱是否是长钱?排除了短期“要花的钱”和必须的“保命钱”支出。
●我是否为实现相对长期目标(例如养老、教育等)做好了长期的投资安排?操作简单、拉长投资期限、分散择时风险的基金定投或是匹配这类需求的很好方式。
●用于“生钱的钱”所投资的基金,是否匹配我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长期预期收益更高的股票型基金,就要做好承受较大的最大回撤幅度的风险;而如果你面对较大的波动会太过焦虑,或许“固收+”基金可以作为你的重点考虑对象。
第二项 你的基金组合“超重”了吗?
很多基民常有的一个现象是,在没有精挑细选的情况下持有一大堆基金,只要别人一推荐就买,这买一只,那买一只,甚至有新闻报道发现投资者同时持有上千只基金。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以下的负面效果——
1. 错误分散,难以降低波动
要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前提在于投资的多只基金在行业、市值等风格上有所差异。但很多基民由于没系统性地接受过投资专业培训,可能会出现“买10只约等于买1只”的效果,徒增操作成本,却没有提高投资效能。
2. 持有过多“非优质基金”,反而拉低整体投资收益
更进一步,除了难以分散风险,“海王行为”还可能拉低收益。此前我们的测算显示,成立超过10年的500多只基金里,过往年化收益超过20%的头部基金占比不到2%。与其广撒网,不如多花些时间研究,更大可能地挑选出长期业绩优异的好产品。
第三项 你的投资动作变形了吗?
基金投资中有一个隐形公式:
基金投资收益率=基金净值增长率+基民操作带来的收益变动
事实上,第二项在很多时候是“负”的,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频繁操作、持有时间太短、追涨杀跌,或许是最常见的变形动作。早在今年三月,支付宝针对旗下“支付宝精选”系列的近一百只基金产品的研究就发现,持有基金时长超过一年的用户中,近9成是赚钱的,但持有基金时长在3个月以内的用户,超7成都是亏损的;而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的确是亏损用户的行为特点。
不妨盘点下自己手上的基金,一年以来的持有收益率与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看看我们过去一年的投资动作是“加buff了”还是“变形了”。
综上,投资计划是否恰当适宜、持仓基金是否有的放矢、投资操作是否产生了正面效果,是我们给各位的三条年末投资盘点建议。祝大家新一年的投资,更加健康、轻盈、事半功倍。
作者:文倩玉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