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
公 告

  证券代码:002230        证券简称:科大讯飞       公告编号:2021-101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

  公 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2月19日以书面及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通知,2021年12月26日在科大讯飞总部二十一楼会议室召开。应参会董事11人,实际参会董事11人,其中刘昕先生、江涛先生、赵旭东先生、赵锡军先生、刘建华先生以通讯表决(“讯飞听见”视频会议)方式出席会议,会议由董事长刘庆峰先生主持,部分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与表决程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的有关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以11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暨对外投资的议案》。

  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布局,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需求,保障公司长远规划及发展战略实施,同意公司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贸易局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投资建设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用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详见公司2021年12月28 日刊登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上的《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暨对外投资的公告》。

  三、备查文件

  经与会董事签字并加盖董事会印章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

  特此公告。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证券代码:002230         证券简称:科大讯飞        公告编号:2021-102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暨对外

  投资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一、对外投资概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公司”)根据整体战略布局,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需求,保障公司长远规划及发展战略实施,于2021年12月27日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贸易局在合肥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投资建设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用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

  本次对外投资事项已经公司2021年12月26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本次对外投资事项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二、 交易对手方基本情况

  1、 机构名称: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贸易局

  2、 性质:地方政府机构

  3、 地址: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860号

  4、 机构负责人:丁启民

  5、 关联关系情况:与本公司及本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

  三、 投资合作协议书的主要内容

  甲方: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贸易局

  乙方: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2)项目投资额: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注:固定资产投资额一般应不低于总投资额的30%)。

  3)项目内容:用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建设科大讯飞总部主要业务基地,包括教育业务、消费者业务、智慧城市业务、核心研发平台、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等。

  2、项目用地等约定

  1)项目选址:合肥高新区小蜀山东路以西、望江西路以南、天柱山路以东、铭传北路以北的范围内,面积约300亩。最终供地位置及面积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为准。

  2)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甲方及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将按高新区相关文件相关规定,做好项目用地“十通一净”工作,满足乙方项目开工建设及生产经营基本条件。

  3)项目进程及指标:项目建成后,乙方在合肥高新区实际经营年限不低于15年。乙方或其项目公司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3个月内,项目需实质性开工。项目投产时间一般应为竣工后第2年。正式投产后,工业项目累计投资不低于50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50万元/亩/年。乙方或其项目公司未按协议约定内容进行经营,或投资额、税收等达不到约定数值的,甲方及高新区管委会有权无偿收回项目用地。乙方或其项目公司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时间开竣工的,甲方及高新区管委会有权无偿收回土地,乙方及其项目公司应自行承担相应费用及损失。

  3、协议生效

  本协议在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自动生效。

  四、对外投资的目的、存在的风险和对公司的影响

  1、对外投资的目的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科技引擎。”。

  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系统逐步成型阶段,围绕龙头开展产业链广泛布局,已经成为引导未来经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历史性发展机遇下掀起产业布局新浪潮。目前,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中国声谷”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国家级产业基地。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合肥)声谷。安徽省《支持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和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指出,进一步推动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智能语音、人工智能等优势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以加快培育一批巨型企业,发挥产业集中效应,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安徽省“十四五”规划亦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

  科大讯飞合肥总部自2011年1月搬迁至现今办公场所。十年来,科大讯飞持续推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公司业务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同步提升,科大讯飞由2010年的营业收入4亿元、1,166人增长至2020年的营业收入130亿元、11,006人,2021年随着业务发展,人员规模仍在持续增长。当前,公司合肥总部 1/4员工因空间不足而分散在讯飞园区之外办公,给工作协同、沟通、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且此比例随企业发展仍在扩大。随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持续为公司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消费者等重点赛道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科大讯飞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布局成果与示范验证持续显现,科大讯飞面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的良好机遇,对产业发展空间需求迫切。

  为满足公司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带来的面向未来市场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需求,积极把握人工智能行业的时代机遇和战略先机,保障公司长远规划及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投资建设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构建讯飞产业承载区,针对现有产业满足刚需、基于发展规律超前布局;同时,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的带头和导向作用,拉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2、存在的主要风险

  1、本次投资涉及到的用地等报批事项需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后续进行审批或备案,相关流程存在不确定性;

  2、本次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存在施工相关风险;项目建设进度、规模、效益等可能出现因实施过程中的不可抗力事件、政策变化等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公司将成立项目小组,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采取适当的策略、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控。同时,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3、对公司的影响

  通过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增长业务群组发展对空间的迫切需求,推动科大讯飞“提质增量”发展,同时培育和集聚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人工智能+”经济体系。此外,探索人工智能产业配套支撑创新改革,解决创业与人才留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吸引产业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发展提供 “基地样板”,加快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本次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筹集资金。本次投资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持续经营与发展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五、备查文件

  1、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

  2、《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特此公告。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