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1版:金牛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管新规开新局
侯志红

  ■ 主编手记

  资管新规全面落地进入倒计时,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出台已逾三年,2021年底过渡期结束,2022年全面落地。资管新规及其系列配套细则明确,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模式,拆除多层嵌套,限制非标、限制期限错配和限制杠杆比例,平等准入,实行穿透式监管。从资管新规出台掀起巨变时的颇多“焦虑”,到整改过渡阶段啃硬骨头的“壮士断腕”,当前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业务模式破旧立新,资管产品新旧更替,去通道、去嵌套、净值化转型等改革目标取得较大进展。尽管还有个别机构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需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总体上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资管新规引导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开启了资产管理行业新的变革与发展之路,未来有竞争力的资管机构将走上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是资管行业逐步回归本源。资管新规遏制监管套利、政策套利等,隐性刚性兑付逐步打破,类似庞氏骗局的资金池现象逐渐减少。主动管理能力强、风控能力突出的资管机构脱颖而出,坚持规范运行、透明度高、擅长投资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迭创新高。依然对通道类业务存在路径依赖、转型缓慢的机构规模萎缩,陷入“阵痛”。未来资产管理行业运作将更加规范,依托长期积累的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经验,回归资管本源。

  二是资管业务逐步实现监管统一。资管业务的监管加强协调,监管规则走向趋同,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适用趋同的标准。监管统一是方向,未来将有望实现法律制度、监管主体、配套细则的有机统一,有望逐步实现各类公募、私募业务在功能监管思路下的统一。

  三是专业化、精细化,资管机构走向全面竞争与合作。资管新规改变了资管机构之间原有的合作模式,开启资管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新模式,以往表外业务粗放式外延扩张将为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所替代。资管机构结合自身禀赋去选择差异化的定位和路径,在大的资管产业链条上寻求更加精细化的分工,提升资管业务最关键的客户获取能力或投资管理能力,从而使得各资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类资管机构优势互补,逐步形成资管机构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格局。

  其中,公募基金作为高度净值化、标准化的产品,依托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和日趋完善的产品线,叠加独立托管、分散投资、强制披露、公开透明等制度优势,将会成为各类投资者重要的标准化底层投资工具。相信公募基金未来将坚持价值投资、责任投资、长期投资,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