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长PK价值
公募新年策略出炉
余世鹏

  ● 本报记者 余世鹏   

  

  2022年逐渐临近,南方、景顺长城、中欧等公募基金的新年投资策略相继出炉。综合其策略观点,普遍认为2022年经济发展韧性强,能给A股行情带来支撑。在风格研判上,呈现出了成长、价值各有侧重的多元化局面。南方基金认为,明年成长和小盘风格占优,小盘股将继续跑赢大盘股;嘉实基金则认为,2022年消费板块可能出现“全面爆发式”反转。

  明年行情有支撑

  南方基金在年度展望报告中指出,2021年,经济复苏推动全球股市延续2020年的上涨趋势。展望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社融增速将出现温和复苏,对A股形成支撑,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上涨。同时,预计明年大宗商品价格触顶后会温和回落,各品种将出现分化,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类商品供需紧张格局仍在,或相对跑赢其它品种。

  睿远基金副总经理饶刚认为,2022年在“宽货币+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假设下,基于稳增长与调结构需求并存的背景,政策发力方向与力度将成为左右2022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刘伟伟在2022年权益投资策略会上表示,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明年进入货币政策新一轮宽松周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对于明年资本市场、股市还是比较乐观的。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2022年在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及国内宽信用的影响下,企业盈利有望逐步企稳,预计明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将会见到本轮盈利增速低点,投资者信心开始恢复,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估值方面,预计明年整体估值水平平稳或小幅抬升。整体上看,明年可能不是指数级别的行情,大概率将延续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信用结构扩张将带来更多的阿尔法机会。

  风格研判有分歧

  基于上述预判,公募基金普遍认为2022年A股市场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在风格预判上出现了对成长和价值各有侧重的多元化局面。

  银华基金的基金经理唐能认为,2022年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核心资产重心在下移,科技创新领域逐步爆发,有成长性的科技企业会逐步走强,科技创新板块表现仍然会比较强势。

  信达澳银基金也认为,2022年市场成长风格会占优,地产链和传统价值类行业需要保持耐心。

  南方基金预计,2022年成长和小盘风格将占优。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引领下,创新创造主题或仍继续维持相对较高的热度,市场整体风格预计继续偏向成长。同时,在经济回落压力下,大盘蓝筹股会相对跑输小盘股。

  但在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看来,2022年可能是消费反转年。目前整个消费板块的位置基本上已经到底了,随着后续反转的出现,消费板块可能会迎来一轮结构性行情,而不是反弹。他认为,随着时间流逝,消费品牌的品牌价值和行业价值在提升,消费者会愿意给它们溢价,具有正向的时间价值。今年跌得越多,对明年行情的期待越高。2022年部分品类的景气度开始逐步见底回升,伴随着收入和成本的剪刀差再度扩大,今年受到明显压制的细分方向有可能在明年出现全面的爆发式反转。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为,未来消费股引领的跨年行情还会进一步演化,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将迎来反攻的机会,有可能会成为贯彻2022年全年的主线。

  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郭相博则指出,从2022年开始,市场将重新开启医药的黄金时代。医药行业的相对优势将在未来逐渐凸显,医药行业的长期属性将更加凸显,医药行业将率先进行估值重估。

  业绩拐点或在二季度出现

  除了风格预判外,公募还对明年的行情节奏给出了预判。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2022年一季度,市场有望迎来春季躁动行情,小市值风格将延续强势;二季度,在宽信用及海外通胀回落背景下,A股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大盘蓝筹布局时间窗口临近。在二季度前后,本轮猪周期见底,届时大众消费品提价逻辑将更加通顺。到了明年下半年,随着企业盈利回暖,先进制造和TMT等细分成长景气赛道有望再度涌现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2022年,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科技制造与大消费仍存在长期超额收益,值得持续关注。一方面,支撑新兴产业的产业趋势与市场行情有望进一步深化。以新能源车、风电、光伏、储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以及汽车电子、汽车芯片、能源基建等核心环节,将是明年A股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另一方面,大消费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存在超额收益。部分消费品涨价将带来下游消费行业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重点关注行业格局好、成本传导能力强、具备提价空间的消费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