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宽信用预期升温 信贷投放将加力

  (上接A01版)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央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的相关要求和部署,体现的正是结构性宽信用的精神。

  分析人士预计,城投、地产等领域的“紧”,与科创、制造业、小微企业、“三农”、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松”并行共存,将是新一轮宽信用的一个鲜明特征。

  近年来,监管部门十分注重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加大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6月,央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近日,六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表明金融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的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结构性宽信用的一种体现。

  宽货币提供资金保障

  此次央行等六部门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分析人士指出,宽货币是宽信用的必要条件,预计在结构性宽信用的推进过程中,结构性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将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在以往历次宽信用阶段,宽货币从未缺席。“宽信用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得有货币政策的配合,货币宽松一些,把利率压下来。当资金利率低了,无风险利率下来了,对银行多配置些信贷资产自然会起到指引作用,即宽货币往往是宽信用的必要条件。”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说。

  央行曾经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受到流动性、利率、资本金等方面的约束,保持宽货币有助于从流动性和利率的维度,缓解信贷投放的约束。近期,随着地方债加快发行吸收流动性,央行适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操作等释放资金,显示出对流动性的呵护。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在支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比如,央行今年以来继续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对扶贫再贷款进行展期,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要求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之外,此次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提到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这意味着,在宽信用过程中,再次降准是很有可能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