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26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宝色股份公司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主要财务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

  ■

  ■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 适用 √ 不适用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826.99万元,同比增长7.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6.60万元,同比增长22.25%。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受益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化工装备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同时公司抓住国家能源产业转型的机遇,持续加大新能源领域市场开拓力度,公司订单持续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公司合同订单充足。随着生产管控水平、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内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公司按约定完成的设备量增加,致使营业收入增长,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1、市场营销稳中有进,重点市场深耕,新兴市场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以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重点市场深耕、新兴市场突破的市场策略,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业务与新兴业务双轮驱动,构建以传统业务保规模,新兴业务促发展的业务格局,订单实现稳定增长。

  一是持续深耕化工领域市场业务,公司立足自身优势,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业主,持续开拓业务增量,订单规模和数量再创新高,如承接了荣盛石化旗下企业年产250万吨、中石化旗下企业年产300万吨的大型PTA项目成套核心设备订单、上海华谊旗下企业年产75万吨PDH项目核心设备订单,以及新疆大全和新疆东方希望多晶硅项目核心设备订单,其中单体合同金额过亿的大项目成果丰硕,还首次承接了浙石化和山东利华益集团高性能ABS树脂一体化项目核心设备订单,开拓了新业务领域。二是在新能源领域业务上持续发力,继承接华友钴业和宁波力勤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高压反应釜设备订单,成功开发该领域市场后,取得进一步突破,再次承接了华友钴业、紫金矿业等重点客户相关项目的加压釜设备,以及部分配套的搅拌系统等订单。

  2、全方位加强管控,全力以赴确保经营目标

  报告期内,按照合同约定,设备交付量大,生产任务艰巨。为全面确保产品交付,公司统筹兼顾,坚持总体规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综合考虑在手任务的交期先后、重要程度、开展条件等,制定最优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中,细化任务节点,严格计划执行与落实,并根据客户要求、材料供货、图纸变更等外部因素和人员、场地等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充分提高内外部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压缩转接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保障生产计划的执行,公司管理层对重大项目的跟踪进行分工,重点强化问题快速响应机制,时刻关注项目进度,及时解决技术难题,高效协调场内外资源,确保重大合同的顺利履行;为鼓足员工干劲,大力开展劳动竞赛,为经营目标的实现助推加力。

  3、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技术研发,实现科研立项18项,重点围绕新型钛合金及钛材设备在成型、焊接、热处理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为新型钛材装备在舰船及海洋工程、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技术储备。

  在科技管理方面,申报的南京市企业重点研发项目“一种钛钢复合板蒸煮锅的研制”、“第二脱水塔的研制”、“一种新型钛合金高精度U型换热管的制造技术研究”成功立项;获评“江苏省小巨人企业”称号、入选南京市八大产业链骨干企业库;申报并获批了2020年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普惠性奖补、滨江开发区鼓励工业企业扩产能稳增长激励专项资金等多个项目;承担的江宁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顺利通过了深潜器项目的评审验收并按计划开展深空站项目实施工作。获得发明授权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

  在资质认证和维护方面,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换证评审工作;完成了A1A2压力容器制造证换证现场审核、挪威船级社(DNV·GL)钛焊管及钛管道预制取证现场审核工作,通过了压力管道元件预制证取证现场审核。

  4、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公司高效运作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精益管理工作规划,进一步从运营、质量、环境、安全、成本等方面,对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精细化管控,促进降本增效,不断促进精益管理工作升级。从制度、流程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的招标管理工作。持续推进“两金”压降工作,强化成本费用控制,通过对营销预算、招标采购和外包外协等关键环节的专项检查,锁定成本管控的不足并通过修订制度、优化流程等措施加以整改完善。持续强化风险管理,不断完善以安全、环保、质量、保密、信息披露、财务、廉政、法律事务为主体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控能力;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促进公司规范运作,有效保障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5、持续深化两化融合工作,不断打造新型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在成本精细化管控方面,通过对ERP系统功能的不断改进优化,实现财务与销售、采购、生产、仓库的一体化管控,实现实际成本的精细化核算和统计分析,为成本降低和营销预算(报价)提供有力支撑;在快速定制化设计方面,运用工业技术和PLM系统并与CAD、ERP等集成,使用统一的平台进行产品研发过程的数据管控,使客户要求准确全面的实现,提高了设计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设计变更对生产、采购等活动的影响。同时,公司正在开展基于TSN高质量内网建设集成及焊缝人工智能质量诊断焊接数字化平台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助推装备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并逐步建设智能化制造示范车间,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其他重要事项

  1、公司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并聘任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分别于2021年3月2日、2021年3月1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的相关议案,选举3名独立董事、6名非独立董事、3名非职工代表监事与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2名职工代表监事共同组成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任期3年。2021年3月18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产生公司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1年3月18日披露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上的相关公告。

  2、2020年度利润分配事项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2020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 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同意以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股本202,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5.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1,000,000.00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2020年度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2021年7月29日,公司披露了《2020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1年8月4日,除权除息日为:2021年8月5日。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1年7月29日披露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上的公告。

  证券代码:300402      证券简称:宝色股份     公告编号:2021-039

  南京宝色股份公司

  2021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南京宝色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1年8月25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其摘要。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半年度报告摘要》于2021年8月26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披露,请投资者注意查阅。

  特此公告。

  南京宝色股份公司董事会

  2021年8月25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