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资管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1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固收+”理财产品受宠
银行“+”料各有不同
● 本报记者 戴安琪

  ● 本报记者 戴安琪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银行网点时发现,“固收+”理财产品受到热捧。“相较于纯固收类产品,‘固收+’理财产品的收益更高,风险比权益类产品低,受到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青睐。”某国有大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分析人士预计,“固收+”理财产品有望持续成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增厚固收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

  “+”种类丰富

  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发力“固收+”产品。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告诉记者:“自2020年起,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产品不断增多。‘固收+’的‘+’实际上非常丰富,可以根据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不同,形成不同风格的产品,例如稳健型、均衡型和进取型。”

  据中银理财相关人士介绍,“固收+”理财产品包含“固收”和“+”两个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部分投资于债券、债券回购等,以此获取稳健回报。“+”是一种增强策略,如固收、其他多策略等。前者主要是在债券底仓的基础上,通过信用挖掘、久期调节和杠杆交易增厚收益并承担一定风险。后者包含除纯债以外股票投资、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可转债、打新、定增等。此外,量化对冲、量化多因子、CTA等多种策略也会有所应用,或者增加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来扩大“固收+”的收益空间。

  目前,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也不尽相同。例如,汇华理财发行的“汇华理财-汇理12月封闭2021034”产品,“+”的部分为打新,以不高于20%的仓位参与新股申购;招银理财的“招睿全球资产动量系列”产品则主打固收+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本金绝大部分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做好收益打底和防守。

  补足权益投资短板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对于银行理财机构而言,虽然权益类也是产品布局的方向,但是考虑到现有和潜在客群一般风险偏好较低,这对发售权益类产品形成掣肘。“固收+”产品既能契合投资者需求,又能满足机构转型需要,未来有望成为银行理财的重点发展目标。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带动“固收+”市场拓展版图,但未来还需要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水平。

  普益标准认为,固收+多资产的理财产品具有收益较高、相对稳定的优势。以低风险客户群为主流的银行为控制组合风险、使组合收益更为稳定,以债券资产作为底仓、辅以多资产配置策略有望成为“固收+”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需要银行具备一定的多资产配置、研究能力,特别是需要补足在权益类资产投资上的短板。

  某国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称,“固收+”不是简单加进去,修炼内功、打磨投研体系是其持之以恒的任务,要科学地将资金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从产品维度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管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