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踔厉奋发 踵事增华
● 本报记者 周松林 黄一灵

  ● 本报记者 周松林 黄一灵 

  

  今天,科创板两周岁了。

  两年前的盛夏,随着黄浦江畔一声锣响,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式进入“科创板”时代。

  庆生的日子,让我们回顾一下科创板的“成长日志”: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当日,上市企业为25家,总市值5293.39亿元。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上市企业达到140家,总市值超2.7万亿元。

  今天,随着瑞可达和大全能源的上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313家,总市值突破4.7万亿元。这313家上市企业,共计募集资金超3800亿元,募资投资项目遍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六大高新科技产业,为实现技术突破、产业突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加快经济转型、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科创板自诞生以来,便担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两年来,特别是最近这一年来,科创板的“硬科技”成色更加突出、制度建设更为完善、国际化进程持续加深,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功能稳步提升。而科创板的制度创新,引领推动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功能强化、生态提升。(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