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06版)了解投教的难点有助于对症下药,提高投资者教育的效率。最近2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投资者水平参差不齐,人员分散,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这一选项是金融机构开展投教工作最主要难点的受访者比例最高,2020年调查中该比例接近七成,达69.34%。选择“投资者对投教活动不感兴趣,配合度不高”的受访者比例排名第二,在2020年调查中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比例为62.66%。这与课题组在2019年报告中提出的观点一致,投资者对投教的需求存在性别、投资年限和地域差异,不同的投资者对投教内容、投教渠道、投教主体的偏好各有不同,即投资者存在“千人千面”的投教需求,过于标准化的、“一刀切”的投教方式难以满足投资者个性化的投教需求。未来投教工作实际效率的有效提升,还需要金融机构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与技术开展个性化的投资者教育。

  3.投教工作的“反哺效应”为金融机构所逐步认识

  我国金融机构开展投教的动力源是课题组持续关注的问题,并首次提出“券商投资者教育悖论”概念:投资者教育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但投教的效益却是社会的、公益的,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而作为商业机构的券商开展投资者教育是否仅仅被动地达标监管要求或者仅为履行行业准入义务?还是具有基于商业利益的内生动力?课题组在连续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中逐步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开展投资者教育既是义务,也同时具有商业利益。历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投教工作“对公司的发展和业务有直接帮助”选项的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2019和2020年分别为3.31分、3.38分和3.70分,表明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投资者教育不是单纯的公共产品,对自身业务开展具有“反哺效应”,开始逐步转变投教视角,越来越重视从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投教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投教动力“主要来自监管部门、协会等的强制性要求”依然是排名第二的选项,且分值由2019年的3.08提高至3.53,说明金融监管当局的要求仍是金融机构开展投资者教育必不可少的外在推动力。提升金融机构对投资者教育的认同感,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主动进行投资者教育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投教工作监管驱动与利益驱动的有效结合,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投教服务,是构建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4.我国投资者教育要向提升效果与效率转型,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投教评估体系

  我国的投资者教育已经走过了粗放式、运动式发展阶段,确立市场各参与方对投教工作必要性的认识与广泛的覆盖面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成果。今后投教的发展是要向提升效果与效率转型,提高投教的实际效果,提升投教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投教评估体系。近年来,金融机构在开展投教工作中也很重视对投教效果的评估,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进行了投教效果评估的金融机构比例为97.86%,较2019年提升了55.79%(2019年比例为42.07%),仅有2.14%的施教者表示没有进行过相关投教评估工作。其中,“对投资者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是金融机构最关心的效果指标,评估比例为83.80%,其次是“对投资者接受教育前后金融知识与技能变化的测评”,比例为78.94%。但部分内容的投教效果评估,如投资者理性程度、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施教者的投教工作考评等稍显不足,比例为50%左右。表明虽然金融机构做了部分投教效果的评估,但评估指标的构建方式千差万别,并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说明目前我国的投教效果评估指标和体系尚处于建立阶段,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对投资者教育效果的评估是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一环,科学的评估方法有利于动态的、全面的分析投资者受金融教育状况。课题组依据多年的投教研究经验和调查数据,尝试对评估方法进行创新,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编制投资者金融教育指数。兼顾各个维度的金融教育特征,同时考虑指数的系统性、数据的连续性与方法的完整性,依据投资者对金融教育的资金投入、时间投入、对投教主体的知悉度与参与度、获取投教服务的时机、接受投教的内容、渠道与频率,采用适当的量化工具与方法确定具体指标权重以合成投资者金融教育指数,并通过对我国投教实践的跟踪研究,验证投资者金融教育指数的评估适用性和有效性。

  资本市场是一个内涵丰富、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投资者既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者,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离不开高质量的投资者教育。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投资者教育,要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依托,以优质内容为重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投资者群体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各投教主体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以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望通过市场各方的努力,完善我国投资者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共建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课题统筹:李建勇、欧阳西;报告主要执笔:彭倩、宋明莎。何伟兵、张湘毛、武泰宇、陈名佳等参与问卷设计与调查。特别致谢广发证券零售业务总部、广发证券总部投教基地及各分支机构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力支持。

  1课题组将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的主体划分为以下三大类:(1)金融监管部门和各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各类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等);(2)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3)基础教育单位(小学、初中、高中)、高等院校(大学)、各类媒体(电视台、报纸、网站等)以及其他第三方机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