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区域协调发展红利不断释放
● 本报记者 倪铭娅

  ● 本报记者 倪铭娅

  

  进入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已满一周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多次扩容,实现了从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战略布局,在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同时,也逐渐释放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区域协调发展红利不断释放。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业内预计,在政策推动下,区域协调发展将打造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重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

  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

  2020年中国统计公报显示,分区域看,全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52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22246亿元,增长1.3%;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13292亿元,增长3.3%;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1125亿元,增长1.1%。

  其中,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作为重要动力源的引领作用强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86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71580亿元,增长2.7%;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44714亿元,增长3.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

  有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经济体量将占全国GDP的45%左右,其对发展的拉动体现在五大优势上,即规模经济效应、高质量人才池、较高程度的对外开放、便利的城市交通,以及高水平的产业一体化。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看来,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重点区域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的优势,既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又创造了更大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助力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通过增强区域发展战略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我国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高水平协调均衡的区域开放,对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要推进高水平的区域开放,一要抓好区域内外的硬联通和软联通;二要重点培育区域输出型产业及开放主体;三要把自贸区作为区域开放的重要抓手。

  从当前区域开放布局看,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已成为区域开放的重要载体。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1个自贸试验区,共计67个片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为突破,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更多地区加快开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