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24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鬼”是怎么“割韭菜”的? 非法荐股套路揭秘

  (上接A01版)业内人士提醒,如果说第一类还与“股”相关的话,那么,第二类和第三类就是赤裸裸的诈骗了。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违法活动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大力清理网络和媒体违法信息,但“非法荐股”现象仍屡禁不止。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兴起为不法分子提供施展骗术的平台。除微信、QQ等平台外,随着视频网站兴起,一些所谓知识区领域UP主、证券投资大V队伍也是鱼龙混杂,其中不少UP主、大V以“荐基”“荐股”谋生,但并不合规。

  监管难度大是非法荐股乱象难以根治的另一原因。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坦言:“从调查取证看,打击‘非法荐股’存在一定难度,此类案件查证难度比较大,需要很大耐心和持续投入。囿于执法力量和监管资源不足,打击非法荐股活动还没有形成合力。”

  此外,不法分子越来越狡猾。张冠说,在他所在的“股票交流群”里,“老师”发的信息大多会采用图片方式发送,部分敏感词语会用谐音字代替。另一些案例表明,不少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身在境外,给追责和执法带来很大难度。

  从严打击需合力

  尽管有关部门持续从严打击非法荐股等乱象,但投资者仍频受侵扰。公安部网安局4月9日公布的一则案例显示,浙江宁波余姚网警大队近期查清了一个为境外“杀猪盘”开发和制作虚假股票APP的犯罪团伙。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当事人才如梦方醒———原来自己始终在犯罪团伙模拟的虚假股市APP内转悠,根本从来没进过股市大盘。

  专家指出,从近期“杀猪盘”等乱象分析,不法分子更多是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室、论坛、股吧、QQ等互联网工具或相关平台进行非法荐股活动。由于网络虚拟电话技术水平的提高,打电话的形式也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各方要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方面,应尽快完善对在网络上开展证券投资咨询行为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表示,诸如上述虚假股票APP、“杀猪盘”的案例不胜枚举。软件开发门槛、开发成本非常低,这种绕开应用商店“曲线下载推广”的虚假非法APP已成“杀猪盘”中的“利刃尖刀”。投资者一定要慎重,应到正规投资咨询机构咨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监管部门应更细致地划定合法投资咨询与非法荐股之间的红线。一方面,强调行为准入,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荐股和推荐基金需要相应执业资质,应严守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对类似在推荐后就暴跌的‘割韭菜’行为应进行追查和严打。”

  对“荐股黑群”和信息贩子多藏身于网络社交平台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指出,平台运营者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更积极主动地落实监测、报告和治理义务。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等多位专家认为,治理“荐股黑群”涉及网络安全、金融监管等多个方面,形成有效监管合力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有专家称,对部分具有明显市场危害性的新型违法手段的认定具有一定特殊性,一线办案人员亟需相关业务指导。“市场交易机构将持续加大对社交媒体相关股市报道内容跟踪和监测,并采取相应限制措施,包括交易所和券商交易平台。”田利辉表示。

  田利辉进一步指出,非法荐股机构或个人可利用手中掌握的资金及投资者的资金,操纵市场,获取非法收益,必须对采取不正当方式给投资者荐股、用违法手段操纵股票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否则,非法荐股将对股市生态造成巨大破坏,最终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另外,张冠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出了疑问:“荐股的这些人是怎么拿到我的电话号码的?”

  针对目前股民信息通过证券相关APP大量外泄的情况,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建议,证监、网信、工信等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规范或技术标准,提高定期检查和测评频率,进一步提升此类APP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在张冠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者自己更要多一分小心、多一分清醒、多一分谨慎,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自觉强化“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和理性思维,不然就真的要成为下一茬“韭菜”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