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爽 张利静
展先生是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玉米市场的一位贸易商,从去年秋粮上市到现在,玉米价格的大起大落让他开了眼。
“在港口做玉米贸易十年了,价格如此大涨大跌,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行情超出了我们对市场的预判。”展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这一波玉米价格大幅震荡中,除了基本面等常规因素,游资介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贸易商饱受价格波动煎熬
“前段时间,玉米价格一个月下跌约10%,我们送货去港口,路途几个小时时间,车子刚走到大门口要卸货,就看到每吨(价格)一下子又跌了几十元。”展先生无奈地说:“这两天玉米价格又开始疯涨,刚收的粮食,还没运到港口,每吨又涨了100元。”
展先生告诉记者,往年正常年份,他收购完玉米就装箱直接送到下游工厂,收购时一般都是按即时市场价将货款全款交付给烘干塔,与下游企业交易则是多数采用合同定价,提前锁定销售价格。在这种模式下,他每个月大概完成8000吨-10000吨的贸易量,一年能销售11万-12万吨。
“今年不行,这种节奏没有了。去年秋季玉米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涨得太快,收购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但下游合同提前锁定了销售价,前期与下游工厂签的合同都亏损了。最近在途货物价格波幅变大。这种现象在港口还不算严重,而在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中则较明显。”展先生直言,“现在玉米贸易很难做”。
据了解,东北玉米贸易商销售模式有两种,除了上述与下游签订销售合同的模式外,还有一种是贸易商留下敞口,随行就市博弈行情。“一般贸易商都是采用两种结合的方式。”展先生表示,目前只有第二种模式还能获得一些利润。
这一轮玉米价格剧烈波动出现在今年3月之后。卓创资讯监测信息显示,以山东某深加工企业为例,3月2日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达到近期最高位3080元/吨,此后价格一路下降,4月2日创下阶段新低2730元/吨,一个月之内价格累计下跌350元,跌幅高达11.36%;此后迎来反弹,4月9日收购价为2880元/吨,近一周之内累计上涨150元/吨,涨幅达5.49%。
“我每天都要盯着各类网站、APP看圈子里发布的玉米报价。”面对玉米价格剧烈震荡,展先生表示自己很紧张。除了自媒体平台,他还会从第三方资讯平台获取玉米现货价格信息。
遭遇“门口野蛮人”
在玉米深加工企业聚集的山东省,此类企业门口货车数量的变化,与本轮玉米价格走势出人意料地一致。
玉米涨势未歇之际,润农资讯数据显示,4月9日晨间,该深加工企业门口排队车辆约为216车,较之前一日增加141车。玉米深加工企业门口送货的车辆数量,已经成为润农资讯对玉米市场进行监测的一项专门数据。此前由于玉米价格连续大跌,山东地区玉米主要深加工企业门口送货的车辆连续多日维持低位水平,为此企业不断上调收购价格。清明假期之后,玉米价格接连上涨,最高涨幅一度达到200元/吨,价格涨势之猛,吸引送货车辆逐渐增加。
“玉米深加工企业调价只是表面现象。阶段性供需关系改变,是玉米价格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陈庆庆表示。
“玉米价格前段时间表现不好,主要是因为下游养殖需求不旺。东北地区猪价已经跌破10元/斤,育肥仔猪养殖跌破了成本线,蛋鸡养殖也赔钱。养殖企业没有动力扩产,玉米需求就难以起色。”展先生说。
“从历史价格来看,玉米行业存在一个周期运行轨迹——10年一次大行情,3年一次小行情。”展先生介绍,最近几年这个规律已经淡化。除了国内供需面和国际粮价影响,外界资本最近几年介入是重要原因。
“我们粮食圈子就这些人,彼此比较熟,去年开始突然出现了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人。后来了解到,他们原来是干建筑的、炒房地产的。”展先生告诉记者,“为什么选择‘炒’玉米,他们中有人说是因为地产资金回笼以后,害怕通货膨胀,不敢存钱就选择囤粮食。粮食当中,玉米因为取消临储政策,市场涨价预期比较强烈,就按照这个思路进来了”。
“去年临储拍卖的时候有很多陌生的身影,一部分人还有团队有策略,做得很好,资金规模动辄几个亿,赚完钱就跑。”展先生感叹道,他们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玉米价格异常波动,正常的收购计划全被打乱了。
大贸易商默契捂货
不过,展先生表示自己并未感到资金压力。
“我做玉米贸易,80%用的是自有资金,贷款部分有200万-300万元。贷款有国家小额贷款政策支持,压力不大。”展先生告诉记者,3月以来的这波玉米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要属产区存粮贸易商。
“尤其是2万吨以上规模的贸易商,受影响最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去年11月初期建立库存,即使按现在的价格卖,尚且不亏钱。如果去年11月底采购,光成本费用就有2800元/吨,现在市场销售价在2700元/吨。再加上从去年11月底迄今已经5个月,贸易商成本中除了采购成本,还有财务费、仓储费和港口管理等相关费用,这部分费用合计约130元/吨,加上成本价差100元/吨,在这一波行情中,亏损程度最高可以达到230元/吨。”
据记者了解,市场上中小型贸易商往往使用第三方资金融资,利息成本较高,这一波行情下来,亏损幅度可能会更大。
记者辗转找到了贸易规模以万吨计、在去年11月建立库存的通辽地区粮食贸易商于先生。
“前期玉米下跌,想提前销售一部分,但价格下跌太快没来得及,现在只能挺着。”于先生语气中略有无奈,他告诉记者,目前他手中有1万吨玉米存粮,资金一部分是来自融资。“我周围几个和我情况一样,基本都没出货。主要是算定了市场大部分货源都在贸易商手中,大家似乎都有捂货待涨的默契。”
“目前基层余粮较少,尤其是东北地区地趴粮和小型贸易散户余粮销售完毕,农户售粮紧迫性减缓。贸易环节库存成本对报价的支撑力增强。”陈庆庆表示,毕竟现在距离新季玉米上市半年有余,没有必要亏损出货,多数地区在月初陆续停止报价,等待后期行情。
“价格下跌,贸易商都不卖,农户手里也没有粮,玉米价格就会涨价了。”于先生预计,9月之前玉米期货盘面估计会回到2800元/吨。
为什么会作出这一判断?
于先生解释,主要因为去年玉米价格涨得高,第一波收购价格基本在2300元-2400元/吨,后来天气不好,又涨到2600元/吨,加上融资成本、仓储费用这些成本(总计在150元/吨),价格达不到2800元/吨,大家都不赚钱。很多贸易商使用的是第三方资金,收购价格和资金成本较高,更倾向于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