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资管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护航 碳中和债券迅速扩容
● 本报记者 罗晗

  ● 本报记者 罗晗

  

  碳中和债券正在成为市场“风口”。2月首批碳中和债券落地以来,这一市场迅速扩容,目前存量债券超过450亿元,品种囊括公司债、中期票据和金融债等。

  近日,国家开发银行首单碳中和债券采用国际标准,全球招标,受到投资者欢迎。监管机构也通过明确资金用途、开辟绿色通道等举措支持碳中和债券发展。

  迅速扩容

  不到两个月,碳中和债券从无到有迅速扩容。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首批碳中和债券于2月上旬发行以来,截至3月22日,全市场共发行24只碳中和债券,规模合计超过450亿元,品种涵盖公司债、中期票据以及金融债等。

  中证鹏元评级研究发展部分析师高慧珂表示,目前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的积极性很高,募集资金用途属于碳减排领域的均有意贴标“碳中和”发行。2月发行的碳中和债券占全部绿色债券发行量的72.40%。

  “当前是碳中和债券的发行窗口期,最大优势在于给发行人带来声誉影响,对发行人有一定的形象宣传作用。”高慧珂说。

  国开行近期发行的碳中和债券尤为引人注目。一方面,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碳中和债券,发行量达200亿元;另一方面,该笔债券采用国际标准,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

  从发行结果看,国开行首单碳中和债券受到投资者欢迎。Wind数据显示,该笔债券中标利率为3.07%,比同日发行的同期限国开行增发债低11个基点;全场倍数为8.19倍,远高于今年以来发行的其它同期限国开债。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碳中和债券的发行能够推动境内投资机构对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意识的发轫和普及,也能吸引具有国际先进ESG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助力这一类产品在境内落地和发展。

  政策护航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巨大,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碳中和债券作为助力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相关政策正在加快出台。3月1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规定碳中和债募集资金应全部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及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募投项目应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且聚焦于低碳减排领域。

  此外,交易商协会还对项目评估与遴选、信息披露、存续期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企业注册发行碳中和债券。

  就已经发行的碳中和债券用途来看,主要用于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和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清洁交通领域,多笔债券还涉及偿还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考虑到目前碳中和债券还处于“试水”阶段,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会出台更多规范性监管措施,包括明确“贴标”条件、统一监管标准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