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建议
农业与数字技术加强融合
● 本报记者 杨洁

  ● 本报记者 杨洁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表示,当下中国农产品面临出村“最初一公里”和餐桌“最后一公里”两头“卡脖子”的问题。他建议农业要与数字技术加强融合,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链条数字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一头是农民,一头是消费者,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连接”。

  陈温福说:“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是吃掉三分之一、扔掉三分之一、烂掉三分之一。据测算,我国果蔬和薯类产后损失率高达15%-25%,每年粮食损失近两亿吨,造成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

  扔掉和烂掉是因为“最初一公里”的流通基础设施有短板。以水稻为例,很多农户没有设备可以及时烘干,粮食收割后五六个小时就会变质。2020年起,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补助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但除了政府支持之外,还需要对行业的有效引导,政企学研联动,形成助农的强大合力。他认为,电商企业依托大数据建立的产地仓模式,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扁平化,拉近了农户和消费者的距离,这样的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影响农产品的另一个“卡脖子”问题在于产销不对接。“农业说破天,首先得让农民致富。科学家研制的品种好,农民种得好,但卖不上好价钱,等于没有帮到农民。”研究了一辈子水稻育种的陈温福号召,科学家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切实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2020年12月,陈温福等13位农业专家推荐的优质农货首批入驻淘宝“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频道,他希望通过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并进一步塑造农业品牌。

  “农民也要有品牌意识,搞出一些精品来。”陈温福表示,像五常稻花香、黑龙江响水大米、辽宁盘锦大米等,都已经证明了农产品精品化和品牌化带来的增值,能够帮助农民丰产又丰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