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珍宝岛董事长方同华:
完善中药临床评价体系 加快推进质量基础研究
● 本报记者 宋维东

  ● 本报记者 宋维东

  

  全国人大代表、珍宝岛董事长方同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针对我国中医药产业当前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短板,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要完善中药临床评价体系,加快推进质量基础研究。

  方同华表示,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要看到在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基础研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中药临床评价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中药治疗的多靶点、多维度、整体调节等特点在临床试验的动物模型上很难体现,这是新药审评通过率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中药仿制药的对照药品不明确,缺少对照药品目录和经典名方的基础信息,使得中药研发创新工作充满不确定性。此外,中药材资源评估工作基础薄弱,缺少国家层面的权威性研究评估平台和成果。

  针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方同华建议,要构建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建立中药研究对照品目录,加快推进经典名方研究,建立药材资源评估平台。

  具体来看,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意见,构建符合中医药理论要求,适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的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为中医药创新提供政策性、法规性、制度性支持和保障。

  在对照品目录建立方面,要结合中药创新研究需求,充分利用中药经典名方和中医药企业的药品生产实践,进一步完善中药研发指导原则,在国家层面制定中药的“对照药品”目录,促进中药研发真正落地实施。

  在经典名方研究方面,要指导中医药科研机构,组织中医药大学的国医大师和岐黄学者,全面开展中药经典名方专题研究,为中药产品系列开发提供理论、剂量、质量等全方位的工作指导和支持。

  在药材资源评估平台建立方面,继续深入推进细化中药注册审评审批指导原则;国家层面要加大中药基础研发投入,构建国家药材资源评估平台,加强公共平台信息建设,持续创建中药研发的“绿色通道”,让中药研发机构有章可循,少走研发弯路,为中药研发创新注入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