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永新光学董事长曹其东:
加快健全科研项目管理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全国政协委员、永新光学董事长曹其东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快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具体举措包括:加强项目管理中的专家督导机制;减少项目评审的流程环节;减少项目评审中的专家影响;建立优秀项目优秀团队绿色通道。

  曹其东表示,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加速演进,推动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主要创新国家都在加快调整重构科研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新兴学科和技术发展的管理架构,力求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赢得优势。他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但仍存在有些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正确的科技评价导向尚未完全确立、整体效率需要提高等问题,应加快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曹其东建议,加强项目管理中的专家督导机制。在国家提倡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方针指导下,很多科研项目特别是针对产业化的开发研究项目都由企业主导。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系列关键环节的规范化运作对企业来说是个新课题。目前,国家级的重大科技专项都有专家组全过程的督导,确实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引领作用。他建议,在省、市、区级的项目中,也引入专家组的督导机制,深化科研项目规范化管理进程,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减少项目评审的流程环节。曹其东说,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评审、公示、实施、考核、验收的流程时间长、环节多,科研人员要用大量时间准备资料。建议针对不同的科技项目,特别是企业牵头的开发应用项目,以结果导向优化项目评审流程。精简各类报表、精简信息材料、精简过程检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使用权,为项目和企业节本增效。

  减少项目评审中的专家影响。曹其东建议,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实现科技项目申报、评审、公示、监督的公开、公平、公正;深入排查项目评审各环节风险点,强化集体决策,杜绝权力任性和自由裁量权,实现“科技立项不求人”。

  建立优秀项目优秀团队绿色通道。曹其东认为,科技项目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研究,是一个持续的、积累的过程。他建议,建立“十三五”项目成绩册,设立优秀项目优秀团队定向机制,指定项目资源向优质单位倾斜。在“十三五”期间科技项目完成得好的、有继续研究方向的项目中,评选出3%-5%的优秀单位,作为“十四五”科技项目的指定单位或优先单位,给予滚动支持,让有限的研发资金能得到更有效利用,项目的成功率更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