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多地稳投资路径明晰

  (上接A01版)“新基建投资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重要发力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尚未消除,维护经济平稳运行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加大新基建投资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符合转型发展大趋势。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却一枝独秀,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确定性方向,新基建正是主动顺应数字经济新时代的举措,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奠定坚实基础。预计2020年至2025年,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固定宽带、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重点领域投资总规模约为17.6万亿元,年均增速约23.39%。

  基建投资料适度增长

  谈及2021年投资总体趋势,范若滢称,基建投资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考虑到财政持续面临较大压力,专项债对基建项目支持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预计2021年基建投资将保持平稳适度增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在经济复苏阶段,新旧基建节奏切换,传统基建投资放缓,新基建投资会有所发力。综合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环比继续温和增长,考虑到2020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同比数值可能出现高增长。

  孟杰认为,2021年资金面仍将是影响投资增速的核心因素。从专项债、土地出让收入、城投债及非标等多个角度看,2021年涉及基建的资金面较2020年将趋紧。

  在资金来源上,范若滢建议,除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外,还需灵活调动多方资金参与。一是完善政银企多方沟通渠道,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解决投资项目资金压力较大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信贷、创新、招投标等方面的隐性壁垒,提高民间资本和外资长期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热情,充分保障民间资本相关权益。三是加强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等多种渠道融资功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