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资金投放有望祭出组合拳
“麻辣粉”先上 节前资金面宽松几无悬念
● 本报记者 张勤峰

  ● 本报记者 张勤峰

  

  1月15日,按照惯例,2021年第一碗“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将上桌。相比最近高频低量逆回购操作释放的微妙信号,市场更期待从这次MLF操作中进一步获取春节前央行流动性调控策略的讯息。分析人士指出,降准呼声近期又起,但概率相对有限。

  节前“送温暖”成惯例

  岁末年初,资金面易紧难松。然而,在央行保驾护航下,这一传统认识正悄然变化。特别是,在2020年年底轻松跨年后,市场已就跨春节资金面形势达成共识——保持宽松成为主流看法。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这符合人们感受。春节是个大假,银行现金投放需求大,加之年初缴税缴准等因素扰动,使流动性供求变数多、压力大,需特别关注和呵护。央行在春节前“送温暖”渐成惯例。近几年,春节前后流动性波动趋降,“不知不觉”“轻轻松松”完成跨节的感受越来越明显。

  近几月,央行流动性投放颇为积极。市场人士认为,对冲债券违约事件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2020年最后两个月,企业债券融资大幅萎缩,表明违约事件影响没有完全消除。机构认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显必要。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2020年12月的金融数据,对近期流动性宽松和央行超预期投放提供注解。“对非标、套利等行为的监管,以及信用违约事件余波,给货币信用环境施加显著影响,保持较宽松流动性环境有‘胡萝卜加大棒’的意味。”钟正生认为,流动性偏松状态有较大可能得到延续。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预计,宽松的资金面有望延续到3月-4月。

  降准呼声再起 看淡声音更多

  据测算,春节前,流动性供求存在缺口。随着流动性消耗增多,央行适时出手几无悬念。对央行可能选用的工具和手段,市场预期出现分歧,降准率先引发争论。

  信达证券固收分析师李一爽预计,2021年春节前央行大概率会动用定向降准等手段,补充流动性缺口。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认为,2021年央行将至少实施两次“中性降准”,每次各50基点。

  春节前后的确是降准“高发期”。据广发证券研报统计,2015年以来历年一季度均有降准动作,多发生在春节前。有观点认为,当前MLF存量规模过大、担保品不足等因素也使降准置换MLF变得有必要。截至1月14日的数据显示,MLF余额已超5万亿元,逼近2018年9月历史高位。降准置换MLF,既能满足投放流动性需求,也可为后续MLF操作腾挪空间。

  不过,看淡降准的声音似乎更多,关键就在于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强。国泰君安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称,降准会释放强烈宽松信号,为大宗商品等涨价火上浇油。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也认为,当前不具备降准条件,降准置换MLF的必要性同样不高。莫尼塔报告强调,(下转A02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