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0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激荡三十年 A股整装再出发

  (上接A01版)从最具代表性的新股发行机制看,30年来,A股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世纪90年代,新股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制,由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推荐,后改为指标管理制。进入21世纪,核准制下的通道制建立,监管部门不再对发行上市企业数目进行限制,此后优化为核准制下的保荐制,直到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重塑A股市场新股发行生态;制度包容性让科创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为资本与实体经济的互联互通架起桥梁;注册制稳步实施,正联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改革,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塑造高效联通的全新格局。

  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不平凡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堪称“中国奇迹”。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成型;市场已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债券、商品、外汇、金融衍生品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A股上市公司从上交所的“老八股”增至超4000家,一批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企业崭露头角,投资者数量突破1.7亿。

  法治化建设稳步前行

  法治兴则市场兴,法治强则市场强。成熟的资本市场必然是一个法治完备的市场。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法治供给加速推进,监管威慑力大幅提升。

  “坚持依法监管的原则,切实推进依法治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强调,要增加资本市场司法供给,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同时,法律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严格规范监管行为,减少自由裁量,统一执法尺度,公开执法标准,优化工作流程。要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严肃市场纪律,净化市场生态。

  如今,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以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等法律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干,以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行业协会规则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证监会将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基础法律制度,严格执行修订后的证券法,继续推进刑法修改和期货法制定工作,努力建成基础制度更加扎实、规则体系更加完善的证券期货监管法律制度。

  法治供给持续优化的同时,从严监管也形成了常态化机制。一方面,资本市场正在形成“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惩戒”的法治供给闭环,证券违法违规成本显著提升。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证监会已对43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立案调查,占同期新增立案案件的30%;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及上市公司相关主体的犯罪案件20起。另一方面,对恶性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打击。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0项,市场禁入决定8项,集中力量查处了康美药业、獐子岛、康得新等一批市场高度关注、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不断净化市场生态。

  国际化大道越走越宽

  作为“舶来品”的资本市场,开放正是内在基因。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上世纪90年代,B股市场的设立为境外投资者开启一扇窗。2002年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后,第一批国际机构投资者成为先行者。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按下“加速键”:深港通、沪港通、沪伦通业务开通,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国际指数公司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在各自指数中纳入A股或大幅提升A股权重,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程度明显提升。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开,截至今年上半年,6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顺利落地。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债券余额3691亿美元,持有的股票余额3684亿美元,比2019年末的余额分别上升13%和16%。

  专家认为,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将逐步提升。普华永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礼卿认为,金融服务业开放将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首先,扩大开放将增加金融机构数量,并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其次,随着金融机构数量增加,金融体系的集中程度有望降低,一个更具竞争性的体系,将促使所有金融机构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降低成本,以更高的效率服务于企业和其他客户。再次,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有助于促进金融业产品创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展望“十四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包括实体经济循环,也包括资本市场循环,而且资本市场循环在我国建设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更大。他预计,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对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将是“十四五”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使命更待改革深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资本市场30年成长史,既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资本市场自身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轨道上不断自我革新的蝶变之旅。在未来的日子里,改革仍将是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根本动力。

  资本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早已明确,那就是:“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可以预期,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以改革的力量强身健体。市场化改革方面,稳步实施注册制将重塑资本市场发行、审核、注册、交易各环节的“破旧立新”,将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也将增强对创新型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大批科创型公司的上市铺平道路,促进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法治化建设方面,随着刑法修改和期货法制定工作的持续推进,证券期货监管法律制度基础将更加扎实;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方面,在开放合作共享理念的引领下,可以预期,沪深港通机制将进一步优化,ETF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将持续深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十四五”规划已开始谋篇布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更高要求。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改革的力量让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来飞速发展,也将继续谱写中国资本市场新篇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不再遥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