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8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 重要提示

  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二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

  ■

  2.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分别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流域、道路与桥梁、铁路、隧道、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房建、环保及吹填造地相关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等。公司凭借数十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各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客户提供涵盖基建项目各阶段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 经营模式

  公司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包括搜集项目信息、资格预审、投标、执行项目,以及在完工后向客户交付项目。本公司制订了一套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整个合同程序,包括编制标书、投标报价、工程组织策划、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合同履行、项目监控、合同变更及项目完工与交接。其中,公司的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均属于建筑行业,主要项目运作过程与上述描述基本一致。

  公司在编制项目报价时,会对拟投标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在实地视察后进行投标的技术条件、商业条件及规定等,公司也会邀请供货商及分包商就有关投标的各项项目或活动报价,通过分析搜集上述信息,计算出工程量列表内的项目成本,然后按照一定百分比加上拟获得的项目毛利,得出提供给客户的投标报价。

  公司在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在项目开始前通常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然后按照月或定期根据进度结算款项。客户付款一般须于1-3个月之内支付结算款项。

  在上述业务开展的同时,公司于2007年开始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以获得包括合理设计、施工利润之外的投资利润,从而实现从承包商、制造商向投资商、运营商的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发展,投资业务规模稳步扩大,效益逐年攀升,正在成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具体情况请见“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章节。

  (三) 行业情况

  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公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千方百计把疫情影响减到最低限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业务经营指标自二季度逐渐恢复,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上半年,本集团新签合同额为5,330.94亿元,同比增长7.27%。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集团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22,595.04亿元。

  上半年,本集团来自于海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163.38亿元(约折合168.80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本集团新签合同额的22%。经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其中,在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共计855个,总合同额约为1,411亿美元。

  上半年,本集团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777.77亿元(其中:参股项目按照股权比例确认的合同额为249.75亿元),同比增长15.72%,占本集团新签合同额的15%,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874.84亿元。

  i. 国内市场

  上半年,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6%,较一季度回升5.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0.8%和2.6%,而1-5月份分别为下降2.9%和下降8.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0.4%,而1-5月份为下降2.0%;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6.2%,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

  为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上半年国家出台了政府专项债、减税降费、降低PPP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基础设施REITs试点等系列利好政策,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伴随国家财税金融等逆向提振政策和各地稳增长措施落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正在形成并快速发展,建筑市场获得恢复性、补偿性增长机遇和市场空间。

  上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条主线,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在国内疫情局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公司着力推动重点项目投产达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安装,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新疆乌尉项目天山隧道准备进入主体施工,复工复产逐月好转。在市场经营及开拓方面,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聚焦“出海”、“入湾”、“进城”、“联网”、“悦人”五大方向,抢抓各业务板块发展新机遇。认真研究存量市场,抢抓市场恢复性、补偿性增长机遇,不断巩固传统优势市场份额;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挖掘市场潜在机遇,大力拓展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新基建”、公共卫生服务等新领域市场空间。

  ii. 海外市场

  上半年,海外新冠疫情迅速蔓延,造成多国社会体系停摆,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受到巨大影响,部分国家政府逾期违约的风险加大。国际招投标活动与国际交流活动部分不同程度延误,导致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延期或放缓,项目风险不断加剧。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海外经营不确定性加大。然而,投资和发展基础设施仍是全球主要国家提振经济的重要解决方案。我国继续加大“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力度,当前已有138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快设施联通建设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境内外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成效显著,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保障生产经营和“抗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加强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联控,做好日常防疫并有序组织施工生产。另一方面,聚焦互联互通、铁路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斩获了新加坡大士综合垃圾处理厂EPC项目一标段一期项目、新加坡樟宜机场五号航站楼空侧连接通道ARC建设项目、柬埔寨西港吹填造地项目等多个单价超过3亿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海外新签合同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公司策划并实施“海外改革年”整体方案策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海外业务增量发展的改革措施,持续推动海外高质量发展。

  iii. 分业务情况

  1. 基建建设业务

  基建建设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在国内及全球兴建港口、道路与桥梁、铁路、隧道、轨道交通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等。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具体包括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市政与环保等工程、海外工程等。

  上半年,本集团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4,780.51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来自于海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150.96亿元(约折合167.00亿美元);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758.64亿元,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856.61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20,500.29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及地域划分,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市政与环保等工程、海外工程的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20.32亿元、1,174.30亿元、11.64亿元、2,223.29亿元、1,150.96亿元,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5%、25%、0.2%、46%、24%。

  (1) 港口建设

  上半年,本集团于中国大陆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220.32亿元,同比增长81.26%,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其中,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30.29亿元。新签合同额增长主要是由于沿海和内河建设需求增加,以及以PPP模式参与区域港口相关建设增加所致。

  上半年,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沿海与内河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568.27亿元,同比增长6.8%。在交通强国等政策的推动下,水运投资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公司全力开拓内河市场,深耕国家战略区域,借助“现汇+投资”的双擎牵引,推进交通强国水运篇建设,巩固港航领先地位,成功签约黄骅港矿石码头项目、江苏省淮安港市区港区黄码作业区及临港新城作业区(一期)PPP项目、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

  下半年,预计水运投资有望延续良好态势,为交通建设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沿海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和海南地区,市场机会将围绕枢纽港建设、LNG码头建设、智慧港口升级等领域。内河市场机会将主要来自航道等级提升、人工运河、新出海通道、通航枢纽等细分领域。

  (2) 道路与桥梁建设

  上半年,本集团于中国大陆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174.30亿元,同比下降15.09%,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5%。其中,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261.36亿元。新签合同额下降主要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大型项目的招投标放缓,以及公司控制新签特许经营等长周期投资项目所致。

  上半年,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公路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10,148亿元,增长6.8%。公路建设是交通基建重要环节,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招投标活动不同程度延迟。进入二季度,复工复产率明显上升,储备项目逐步释放;结合逆周期背景政策鼓励之下,“交通强国”、“补短板”和“新基建”打出组合拳,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专项债新规等政策有效扩大交通基建融资渠道,以地方政府主导的高速公路投资项目增速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公司深入开展品牌经营、深耕经营、高端经营,斩获126省道南京段改扩建项目、北京至雄安新区高速公路河北段项目主体工程、贵州省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PPP项目等多个高速公路代表性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传统主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统筹谋划,高质量中标G228丹东线乳山口特大桥、云南省弥玉高速公路甸溪河特大桥等项目,进一步突显了长大桥梁领域的市场地位。

  全年公路规划投资额同比去年基本持平,计划保持平稳。随着防疫形势好转,下半年公路行业投资将维持高位,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路网加密、山区公路长大隧道、过江(河)和跨海通道、公铁两用桥梁等新型桥梁等领域。

  (3) 铁路建设

  上半年,本集团于中国大陆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1.64亿元,下降59.57%,占基建建设业务的0.2%。其中,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0.40亿元。

  按照国家铁路集团计划,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000亿元,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为3,259亿元,同比增长1.2%。下半年,“八纵八横”重点项目中的大部分高速铁路将陆续开工建设,超级工程川藏铁路也将全面实施。此外,8月,国家铁路集团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未来,公司将加大铁路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布局工作,做好重点项目的经营策划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性收获。

  (4) 市政与环保等工程

  本集团广泛参与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城市综合管网、房屋建设、海绵城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上半年,本集团于中国大陆市政与环保等工程新签合同额为2,223.29亿元,同比增长22.39%,占基建建设业务的46%。其中,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410.57亿元。新签合同额的增量主要来自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市政建设、房屋建设等新兴业务领域。

  上半年,公司围绕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域,抢占市场高地,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和一体化服务优势,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把握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提速机会,深度整合城市片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市政公用服务、投融资等领域能力,新型业务亮点纷呈。收获重庆市万州区北部新城、山东省临沂西城枣园片区、杭州市富阳区银湖安置房项目等中交特色城市综合体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交城市”品牌影响力。成功中标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项目,实现了在成都轨道交通业务的滚动发展,为公司做强做优做大轨道交通业务做出贡献。先后落地湖北、河北、河南等多地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环境业务快速发展。

  (5) 海外工程

  上半年,本集团基建建设业务中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为1,150.96亿元(约折合167.00亿美元),同比增长8.85%,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4%。其中,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46.02亿元。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15个,总合同额99.39亿美元,占本集团全部海外新签合同额的59%。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市政与环保、道路与桥梁、港口建设、铁路轨交、房建等其他项目分别占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7%、36%、15%、10%、2%。

  按照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东南亚、大洋洲、港澳台、南美、其他等分别占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4%、24%、10%、8%、1%、23%。

  上半年,公司海外保持定力,紧紧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理念,深耕属地市场业务拓展,细化专业领域布局研究,梳理分析各阶段市场开拓情况,大型项目推进取得重要进展。肯尼亚史上首个公路投资项目协议签约落地,继续拓展中非发展共同体内涵;墨西哥玛雅铁路第一标段项目顺利中标,成为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

  2. 基建设计业务

  基建设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咨询及规划服务、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顾问、工程测量及技术性研究、项目管理、项目监理、工程总承包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

  上半年,本集团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58.88亿元,下降17.80%。其中,来自于海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4.34亿元(约折合0.63亿美元);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8.23亿元,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7.90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858.52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勘察设计类、工程监理类、EPC总承包、其他项目(含PPP类项目)的新签合同额分别是50.99亿元、3.07亿元、80.76亿元、24.06亿元,分别占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的32%、2%、51%、15%。上年同期,上述项目的新签合同额分别占比为42%、2%、54%、2%。

  上半年,公司获得的境内勘察设计类项目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主要为随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基建新项目陆续快速推出,基建设计成长空间较高且先行受益。作为行业领先的交通基础设施设计集团,公司承揽了中西部地区大通道项目及部分城镇化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标段,并且不断推进以全过程咨询和高质量服务为趋势的规划咨询设计和工程管理一体化模式,提升设计效益增量。

  3. 疏浚业务

  疏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基建疏浚、维护疏浚、环保疏浚、吹填工程以及与疏浚和吹填造地相关的支持性项目等。

  上半年,本集团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为347.35亿元,同比增长12.58%。其中,来自于海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7.65亿元(约折合1.11亿美元);来自于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0.90亿元,本集团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10.33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133.30亿元。

  上半年,按照购船计划,没有专业大型船舶加入本集团疏浚船队。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集团拥有的疏浚产能按照标准工况条件下约7.85亿立方米。

  上半年,公司围绕全交通、全水域领域发力,取得良好成绩。签约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盘锦港荣兴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等,传统疏浚市场地位稳固。持续优化“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中交模式推动流域治理,积极探索“大水综合开发+中水综合治理+城市综合开发”的EOD模式,不断延伸流域治理的产业开发,落地菏泽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唐山市清水润城等多个标志性环境类项目,市场份额大幅攀升。环保升级依然对吹填造地业务有较大影响,但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相关重大项目如东海岛产业用地软基处理工程(二期)等项目正在落地实施中。

  6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围绕黄河、长江和海岸带等重点方向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市场分布将主要分散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市场活跃区域,以及长江中上游、黄河流域部分城市,行业趋势将主要来自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提标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及运营等领域。

  4. 其他业务

  上半年,本集团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为44.20亿元,同比下降27.11%。截至2020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02.93亿元。

  报告期内签订的部分主要合同(单位:亿元)

  1) 基建建设业务

  ■

  ■

  ■

  ■

  ■

  2) 基建设计业务

  ■

  3) 疏浚业务

  ■

  (四)投资类项目情况

  投资业务链接供给和需求两端,与宏观形势、政策变化、市场动向息息相关。受到国家总体投资环境变化影响,经历了近两年的政策调整之后,PPP已经由理性回归逐步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符合PPP模式本质特征的项目、绿色环保项目和惠民类项目的比例显著增加。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投资类项目审批有所放缓。不过,多种逆周期政策工具加码,如财政部提前下达专项债限额、降低项目资本金等,业务融资渠道有所宽松。

  上半年,公司坚持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和整体价值创造为先,将投资作为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持续加快区域布局、资源布局、产业布局的调整升级,取得重要突破。在稳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优势基础上,多措并举开拓康养文旅、特色小镇、冷链物流、智慧停车等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宜昌市文旅小镇项目、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冷链区项目、海南省三亚蓝色干线项目等项目落地实施,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升维发展提供了重要牵引。

  8月初,发改委和证监会先后发布《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和《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中国基建公募REITs正式起航。《通知》指出聚焦重点区域,聚焦重点行业,并要求项目投资回报良好。经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共有20条收费公路项目处于运营期,部分项目经运营培育后已达到《通知》对于REITs试点项目的要求。下半年,公司将积极申请参与基础设施REITs首批发行试点。一方面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资产结构、降低融资费用、筹措资金再投入至新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发挥基础设施央企市场示范作用,争取为PPP+REITs打造一个可供市场借鉴的典型案例,助力基础设施REITs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1. 新签投资类项目情况

  上半年,公司加强投资刚性管理,合理配置长、中、短周期投资项目,向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优势区域集中,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布局。来自PPP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777.77亿元,预计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为874.84亿元。其中:BOT类项目、政府付费项目、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确认的合同额分别为263.56亿元、418.46亿元和95.75亿元,分别占PPP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的34%、54%和12%。

  2. 政府付费项目以及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情况

  本集团政府付费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额为5,434.5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062.50亿元,累计收回资金为605.29亿元。

  本集团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预计投资金额为3,174.4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823.08亿元,已实现销售金额为700.43亿元,实现回款为487.70亿元。

  3. 特许经营权类项目情况

  截至2020年6月30日,经统计(本集团对外签约并负责融资的并表项目,如有变化以最新统计数据为准),本集团BOT类项目累计签订合同投资概算为4,424.7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320.06亿元。特许经营权类进入运营期项目20个(另有12个参股项目),受疫情初期国内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的影响,上半年运营收入14.01亿元,净亏损为27.20亿元。

  (1)上半年新签投资类项目(单位:亿元)

  ■

  (2)特许经营权类在建项目(单位:亿元)

  ■

  注:特许经营在建项目明细未包含海外收购的特许经营项目。

  (3)特许经营权类进入运营期项目(单位:亿元)

  ■

  2.3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注:

  1. 于2020 年 5 月28 日至2020 年 6月9 日期间,本公司回购 H 股股份累计9,024,000股,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已扣除。

  2. 计算本报告期末基本每股收益时,已扣除永续中期票据的利息3.3195亿元和优先股发放的股息7.1750亿元。

  2.4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

  注:截止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81,070户,其中A股:167,564户,H股13,506 户。

  2.5 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

  2.6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7 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反映发行人偿债能力的指标:

  √适用□不适用

  ■

  关于逾期债项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64.48亿元,上年同期为2,406.59亿元,增长2.41%,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58.21%,主要得益于境内业务复工复产的有力推进。其中,各业务来自海外地区的收入为382.26亿元(约折合54.3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53.24亿元,同比减少15.66%,约占本集团收入的16%。

  实现毛利287.97亿元,上年同期为286.77亿元 ,增长0.42%。毛利率达11.68%,较上年同期下降0.23个百分点 。

  营业利润86.81亿元,上年同期为116.14亿元 ,减少25.25 %。

  净利润为64.45亿元,上年同期为95.93亿元,减少32.8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22亿元,上年同期为86.01亿元,减少40.45%。每股收益为0.25元。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06亿元,上年同期为72.54亿元,减少37.88%。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 营业收入

  (1)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64.48亿元,上年同期为2,406.5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2,451.5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389.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

  疏浚业务、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为3.14%、3.08%、3.31%、1.94%(全部为抵销分部间交易前)。

  (2)主要销售客户及供应商情况

  公司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决定了公司的客户较为广泛,集中度较低,不存在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上半年,本集团对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合计为141.95亿元,占本集团营业收入的5.76%。

  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31.97亿元,占营业成本的1.47%。

  (3)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1) 基建建设

  上半年,基建建设业务主营业务收入为2,184.28亿元,增长3.14%;主营业务毛利为239.08亿元,增长0.81%;毛利率为10.95%,下降0.25个百分点。

  基建建设业务收入及毛利的增加,主要由于境内现汇及投资类项目结算及确认收益增加所致。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受疫情影响境内外部分项目停工,国内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政策影响,以及境外个别项目确认预计损失所致。

  2) 基建设计

  上半年,基建设计业务主营业务收入为136.27亿元,增长3.08%;主营业务毛利为19.55亿元,减少12.14%;毛利率为14.35%,下降2.48个百分点。

  基建设计业务毛利及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由于大型综合性项目收入贡献进一步增加而盈利水平较低所致。

  3) 疏浚

  上半年,疏浚业务主营业务收入为160.91亿元,增长3.31%;主营业务毛利为19.88亿元,增长13.10 %;毛利率为12.36%,上升1.07个百分点。

  疏浚业务毛利及毛利率的增长,主要由于低毛利水平的业务同比减少所致。

  4) 其他业务

  上半年,其他业务主营业务收入为49.62亿元,增长1.94%;主营业务毛利为4.63亿元,增长2.29%;毛利率为9.33%,上升0.03个百分点。

  其他业务收入及毛利的小幅增长,主要由于个别公司经营业绩的小幅增长,以及较低毛利水平的公司收入占比下降导致。

  3. 营业成本

  上半年,营业成本为2,176.51亿元,上年同期为2,119.8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2,167.6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107.18亿元。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主要由于: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

  疏浚业务、其他业务的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分别为3.43%、6.15%、2.06%、1.91%(全部为抵销分部间交易前)。

  综上,公司综合毛利为287.97亿元,上年同期为286.7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毛利为283.9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81.84亿元。

  综合毛利率为11.68%,下降0.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1.58%,下降0.22个百分点。境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2.24%,同比持平。如扣除国内收费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影响,境内项目的主营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境内现汇及投资类项目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

  成本费用按性质分类: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4. 税金及附加

  上半年,税金及附加为10.51亿元,上年同期为7.46亿元。

  主要由于个别城市综合开发类项目缴纳税款增加所致。

  5. 费用

  上半年,销售费用为4.49亿元,上年同期为4.58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18%,下降0.01个百分点。

  上半年,管理费用为84.49亿元,上年同期为84.66亿元。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3%,下降0.09个百分点。

  上半年,财务费用净额为30.43亿元,上年同期为35.19亿元。其中:利息费用为79.24亿元,增长19.71%,主要由于随业务发展借款规模增加所致;利息收入为51.43亿元,增长42.25%,主要由于投资类项目利息收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3%,下降0.23个百分点。

  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5.65亿元,上年同期为52.32亿元。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由于用于新开工项目的研究开发立项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2.26%,上升0.08个百分点。

  6. 其他收益

  上半年,其他收益为2.93亿元,上年同期为1.57亿元。

  其他收益增长主要由于个别特许经营权项目交通专项补助增加所致。

  7. 投资收益

  上半年,投资收益为1.03亿元,上年同期为18.62亿元。

  投资收益的大幅减少主要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以权益法核算的特许经营权项目的收益水平受国内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影响,以及处置子公司投资收益较上期减少较多所致。

  8.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

  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0.16亿元,而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11亿元。

  变动主要由于个别子公司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波动所致。

  9. 信用减值损失

  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为19.85亿元,上年同期为9.02亿元。

  减值损失规模的上升主要由于受疫情影响,应收账款周转放缓及个别长期应收款计提特别减值所致。

  10. 营业利润

  上半年,营业利润为86.8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16.14亿元 ,下降25.25 %。

  上半年,营业利润率为3.52%,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

  11. 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上半年,营业外收入为1.44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48亿元。

  上半年,营业外支出为1.46亿元,上年同期为0.68亿元。

  12. 利润总额

  上半年,利润总额为86.78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16.94亿元。

  13. 所得税费用

  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22.34亿元,上年同期为21.01亿元,增长6.30%。

  有效税率为25.74%,上年同期为17.97%。

  所得税费用及有效税率的增长主要由于特许经营权项目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较少及税率较高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利润总额占比上升及非应税投资损失增加所致。

  14. 净利润

  上半年,净利润为64.4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95.93亿元,减少32.82%。

  上半年,净利润率为2.61%,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

  1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2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86.01亿元,减少40.45%。

  16. 少数股东损益

  上半年,少数股东损益为13.22亿元,上年同期为9.91亿元,增长33.39%。

  少数股东损益的增长主要由于永续债股息及非控股股东股息分配增加所致。

  1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0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72.54亿元,减少37.88%。

  18. 研发支出

  单位:元

  ■

  19. 现金流

  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405.6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出403.04亿元。

  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422.2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出290.14亿元。主要由于随 PPP 投资类项目发展,相关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支出增加所致,及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所致。

  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845.20亿元,而上年同期为441.69亿元。主要由于取得借款、发行债券及其他权益工具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0. 其他

  (1) 公司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1. 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3月18日,到期日:2020年4月18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50%;

  2. 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4月8日,到期日:2020年9月30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63%;

  3. 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4月15日,到期日:2020年10月13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67%;

  4. 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日:2020年6月8日,到期日:2020年12月6日,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利率1.30%。

  (二) 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元

  ■

  2.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 资本开支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注:2020年上半年,资本性支出228.25亿元,上年同期为207.90亿元 ,增长9.79%,主要是由于基建建设业务的资本开支增加所致。其中:基建建设业务中,本期投入BOT特许经营权支出为157.30亿元,上年同期为126.95亿元。

  (五) 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建筑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1. 报告期内竣工验收的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为提升管理效能,公司上半年对经营数据统计系统的统计口径进行了修订优化,报告期内在建项目统计剔除了已完工进入收尾阶段的项目。

  3. 在建重大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 报告期内境外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注:以上数据,基建建设业务按地区统计。

  (六) 投资状况分析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重大的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2)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1) 证券投资情况

  ■

  (2) 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 持有非上市金融企业股权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4) 金融衍生品及其他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七) 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适用 √不适用

  (八)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主要子公司基本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