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1版:金牛基金周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烧钱”末路
侯志红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风波仍在发酵。

  4月11日,黑石集团创始人、CEO苏世民参加线上对话时被问到如何看待虚假数据报告带来的信誉危机时说:“企业估值都会有波动,但它背后的模式才是关键。”可谓一语中的。

  此时,因自曝财务造假,在美国上市的瑞幸咖啡或面临巨额赔偿和退市的“灭顶之灾”,其商业模式走向盈利的希望正在破灭。4月10日,瑞幸咖啡的停牌状态由“待发布新闻”变为“要求其发布更多信息”。在没有达到纳斯达克的要求之前,瑞幸咖啡的交易将继续暂停,下一步还面临SEC的严厉追责。有律师估计,遭遇集体诉讼的瑞幸咖啡可能面临总计超过百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而目前,瑞幸咖啡市值仅为11.05亿美元,略高于公司2018年A轮融资后的估值。实际上,一级市场投资瑞幸咖啡的大部分股权投资机构仍重仓持股,只是大赚特赚的明星项目一夜之间面临归零的风险。

  瑞幸咖啡开局看起来很“美”: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项目创始团队成员间合作多年,堪称“华丽团队”;市场饱和度低+增长空间大,宣称会出现下一个风口的“蓝海”;相识近十年的资本团队一拍即合,连续融资,强力加持。不过,尽管顶着“中国星巴克”的光环,但瑞幸模式靠补贴圈用户、“烧钱”扩张一直饱受争议;尽管瑞幸咖啡把自己包装为“以技术为核心的颠覆性的新零售模式”,但始终绕不开消费连锁经营的本质;尽管在资本扶持下创下最快“闪电”上市纪录,但瑞幸咖啡无法回避如何实现盈利、如何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问题。

  此前就有人预言“瑞幸咖啡就是下一个ofo”——“烧钱”过猛必然把自己烧死。在流量红利逐渐见顶的今天,依然用“烧钱”的方式去获取流量,瑞幸咖啡需要不断增加咖啡的销量和用户,来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只能用更大的折扣来吸引更多用户。这其实与ofo等玩法一样,即不停投放、补贴、圈用户、扩市场、逼对手……总之,持续疯狂“烧钱”,在资本的助力和裹挟下一路狂奔。但融资并不是永久的,补贴也不是。当摊子越铺越大,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烧钱”之时,依靠极度低价吸引过来的价格敏感性流量很有可能如鸟兽散。当根基不稳时,又想继续获得资本“输血”,造假往往就成了无奈之选。就像瑞幸咖啡所谓的盈利改善,其实只是铤而走险的财务造假一样。

  瑞幸咖啡的窘境再次表明,纯粹依靠资本融资“烧钱”,靠编故事圈钱圈地,而没有脚踏实地的经营、价值创造和持续的盈利模式,所谓美好未来终将是空中楼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