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莹莹 欧阳剑环
银行消费贷产品近期开启了“拼多多”模式。“每个团人数在20-30不等,我现在已经拼到第十个团了。”南京银行客户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行消费贷产品推出的“拼团”活动中,“拼团”人数越多,利率越优惠。只要拼成15人以上的团,就可以享受低至年化5.58%的贷款利率。
记者注意到,除了花式促销个人消费贷,银行还通过信用卡分期利息打折等方式抢占个人零售市场。在近期的银行业绩说明会上,“零售”仍是高频词汇。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个人银行业务仍是银行业“争夺”重点。
消费贷“拼团”抢客
上述南京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我一般会留出几天时间,把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加入一个群里,客户也可以将有需要的亲朋好友拉进来。等到人数达到25人左右时,我会请团长生成一个拼团码,大家再一起申请贷款。”
他坦言,“拼团贷款”其实是银行为了实现在集中时间段内批量获客的一种促销手段。
无独有偶,北京白领丽丽4月初还信用卡账时发现,如果申请信用卡账单分期,可以享受分期费率五折的优惠。她说:“分期12期,原本月费率是0.73%,现在只有0.36%。这是我持卡3年多以来见过最低的月费率了。”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看来,当前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大搞促销活动,旨在应对疫情带来的消费需求阶段性收缩。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购房需求等带来一定冲击。而随着疫情得到缓解,前期被压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出现反弹。银行此时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也是为了抢抓这一机遇,抢占优质客户。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银行的个人贷款客群相对优质,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不大。相反,很多银行急欲抓住当前营销优质用户的时间窗口,通过降息费、提额等措施扩大用户规模。此次新冠疫情冲击时间较短,损失主要在企业层面消化,对于员工层面的影响相对有限。具体而言,收入提成制的蓝领工人所受影响更大一些,白领阶层则基本未受影响。从消费金融机构层面来看,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所受影响较大,受逾期率攀升、资金源受限等因素影响,其服务能力受限;此时反而为银行扩大用户规模开启了机遇窗口。
竞争日趋激烈
“你身边同事如果想要办消费贷、信用贷,记得告诉我。我把线上流程推给他,操作很方便,还顺便帮我完成业绩了。”陈晨(化名)就职于北京一家央企。前不久在企业公积金办理行客户经理的再三邀请下,陈晨线上开通了信用贷,年化利率只要4.9%,且随借随还、支取灵活。
该客户经理坦言,今年该行从支行行长到客户经理开启“全体总动员”、“全员做营销”模式,每个人都背着个人业务的考核指标。
“全员营销”是银行抢占个人银行市场的一个缩影。刚刚披露的2019年年报可以管窥银行消费贷领域竞争之激烈。截至2019年末,邮储银行除个人住房贷款外的个人消费贷款突破3000亿元;中信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为2054.83亿元;浙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为930.14亿元,较上年末大增85.6%。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空间依然较大,未来各类型机构布局会继续加码。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近期称,该行在筹备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当前中国大型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占比偏低,建行将继续在这方面加强探索,扩大消费金融的覆盖范围,更好服务民生消费、升级消费的需求。
武雯表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参与主体将错位竞争。消费场景、风控建设、资金获取、金融科技等核心要素都将是获胜的关键。对银行来说,不仅需要有持续产品创新的能力、场景化建设的能力、品牌塑造力、与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合作力,还需要不断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维稳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压力犹存
从往年数据看,银行个人贷款的资产质量往往优于全行的资产质量,这也是银行越来越钟爱“大零售战略”的关键之一。但有迹象表明,这一形势正悄然发生变化。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建行、农行、邮储银行和招行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1.39%、1.04%、1.23%和1.18%,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29、0.23、0.04和0.05个百分点;信用卡方面,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34和0.2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银行发力消费金融业务,相比获客与流量,如何创新产品服务和优化资产质量更加需要思考。
薛洪言认为,从理论上讲,银行可借助资金成本优势推动用户下沉,逐渐把互金机构存量客群里相对优质的那部分用户争取过来;不过在实践中,能否识别用户的风险特征对银行而言是个挑战。多数银行目前仍处于金融科技转型的初步阶段。整体上看,银行扩大个人零售、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在战略层面是对的,但在战术推进层面,仍需要结合自身实力来看。“一味跟风做用户下沉,未必是好事。”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李万赋预计,今年银行消费类贷款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目前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随着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流动性紧张和阶段性困难将有所缓解。但按下暂停键近两个月,对于个人消费需求及还款能力的影响存在着较长的滞后效应,特别是在各银行竭力下沉零售渠道的趋势下,控制消费贷资产质量仍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