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马威:金融科技
全流程赋能理财业务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业合伙人蔡正轩、陈思杰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有区块链、自然语言处理(NLP)、生物技术、知识图谱等四个创新方向。在银行理财业务的“设、募、投、管、退”五个流程节点,都可以利用金融科技进行赋能,解决痛点。

  加强监管科技运用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陈思杰认为,从技术看,可能有四个创新方向。一是区块链,其最重要的问题是商业场景运用。二是自然语言处理(NLP),自然语言识别技术发展势头较好,但识别准确率仍有待突破最后的瓶颈。三是生物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同时,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增强反欺诈手段也需要探索和提升。四是知识图谱,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借助知识图谱的技术能力解决关联交易的复杂问题,从而识别出企业的信用集中度风险。

  “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应用不可或缺。”蔡正轩表示,随着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相继启动,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将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和人民币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更多资金流入我国股市债市,资本市场的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其中也产生了金融科技新的切入场景。比如通过金融科技帮助机构投资者对发债主体在投前、投中、投后管理进行更科学的智能征信,同时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及时、准确地评估发债主体和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并建立动态准入池、持仓债券池、禁投池体系,通过金融科技为机构投资者加强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管理。另外,近几年投资机构也开始运用机器人或数字建模对不同期限的利率进行技术预测。

  “需要强调的是,金融科技在解决资本市场的一些痛点时,也可能带来新的市场乱象,因此在监管层面,预料会有新的监管科技手段予以应对。”蔡正轩称。

  陈思杰强调,在严监管大环境下,监管机构如何利用科技加强监管能力,增强监管手段,科技如何赋能监管,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科技一方面要赋能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则是帮助金融机构的内部合规,比如反洗钱、反欺诈等风控模型的建立都需要科技赋能。

  以科技赋能理财业务

  蔡正轩介绍,一般理财流程核心为“设、募、投、管、退”,即产品设计、募集资金、投资研究、投后管理以及退出分配。这五个流程节点都可以利用金融科技进行赋能,解决痛点。比如,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实现精准营销,将以前只能由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投顾服务进一步下沉,服务长尾人群千人千面的投资服务需求。

  在提升投研能力方面,蔡正轩表示,产品投资回报率长期高于竞争对手,就是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市场比较关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其成立之初,发行的产品大多以短期固收类产品为主,这里的问题在于产品容易出现同质化。预计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投研中将利用科技作为差异化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特色,例如通过机器学习使新的数据形式变得可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遥感卫星数据实时洞察经济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建模与人工智能对不同期限的利率进行预测等。

  金融科技在理财领域的另一重要落地场景是智能投顾。陈思杰表示,在此领域有三个方面可以进一步以科技赋能。一是智能搜索引擎的开发,解决投资便利性和可视性问题。二是智能分析,引入人工智能分析投资盈利性,并做好风险管理。三是人物画像,识别出投资人的需求,量体裁衣地进行理财产品推荐。

  如何避免智能投顾中高频、自动化的量化交易带来的风险,蔡正轩表示,量化交易在克服人性弱点的同时,自身也存在风险,例如量化交易软件系统漏洞、网络安全问题、自动交易系统中部分风险机制的缺失、定价模型不完善导致低估了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累积的风险系数等。在认识到相关风险的同时,资管机构需要不断地吸收国内外新的理论与技术,持续地加强内部风险控制,谨慎测试量化交易策略后应用到市场,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